1.董宇辉在直播带货大闸蟹时,说了一段话:
你们知道吗?一只成年的大闸蟹,从小到大,要几乎蜕壳20次。
尽管螃蟹的壳非常坚硬,能保护自己,但为了成长,再坚固的壳,它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脱下。
因为如果它们不选择蜕壳,那么这些保护自己的硬壳,最终将变成限制自己成长的枷锁。
其实,人也是如此。
你不努力去突破旧的自我,最后就会被限制,止步不前。
2.正如作家刘润所说:“进化就意味着痛苦,但不进化则意味着死亡。”
真正优秀的人,总是敢于蜕壳,持续进化,不断超越自己。
3.这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好事,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你选择了安逸与舒适,危机就会悄然而至。
4.美国作家尼尔·唐纳说:“成长,只在不舒服的状态下才会发生。”
只有不让自己过得太舒服,不断跃迁,才能抵达新的人生高度。
5.听过一句话:
环境中的舒适区,心理上的舒适区,还有习惯的舒适区,就如一个又一个的猪圈。
一旦落进去,看似蛮舒服的,有吃有喝有烂泥打滚——但这所有的舒适,都需要你来买单。
6.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点》中说道:
“人性是贪图安逸、喜欢享受的,人们都喜欢让自己舒服的感觉。”
可一味沉溺于舒适的环境,则会消磨进取的决心,渐渐变得平庸。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弱者才给自己找舒适,强者都会自己找不适。
要明白,生活中的苦,你不主动去吃,它就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加倍为难你。
与其被动地等待承受,不如主动突破舒适区,掌握主动权。
在这个大江奔流的时代,能够乘风破浪的人,都是敢对自己下狠手的人。
7.人生就是如此,若是一直待在舒服的环境中,就不愿再去改变突破。
但所有舒适,都有代价,所有懈怠,必有苦果。
一个人只有学会给自己蜕壳,才能于打破、重塑的反复中走得更远。
8.走出舒适圈的三个小方法
(1)运用“小步子”原理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路是一步一步走的,舒适圈是一点一点往外扩的。
先迈出第一步,专注于当下,不断积累新经验,自然就能突破原有的边界。
(2)保持归零心态
罗曼·罗兰曾说:
“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
当你能时刻保持归零心态,把已有的成绩和荣誉清除干净,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3)学会“看三步”思考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当你功成名就,想要懈怠放松的时候,不妨再看远一点。
唯有眼光足够长远,才能看到潜在的风险,在居安思危中,持续提升自己。
9.螃蟹要蜕壳才能长大;
法梧要剥皮才能壮实;
毛毛虫要蜕皮才能成蝶。
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只有受得住蜕壳之苦才能成长。
人也一样,我们若想提升自己、突破自我,也免不了吃苦受痛。
就如主持人梁宁说的:
“成就最高的那批人,他们有个很重要的天分——让自己时刻保持轻微的痛感。”
学会逼自己一把,告别舒适,去做难做的事,如此方能于成长的阵痛之中获得新生。
愿你我能做一个敢蜕壳的人,不断成长,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