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阿超这个孩子让我体会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早上春风沐浴,给人惊喜,下午一盆冷水兜头浇下来,让人猝不及防。
本册第二单元的导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告诉我们,学习这件事情忧患的是没有疑问,学习中只有疑问才会不断地进步。明确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课里,引导学生从局部、全文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借助问题理解课文。所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为培养学生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阅读前,我提出阅读要求: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可参照课后习题的“小组问题清单”。阿超小朋友提出:“老师,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吗?”点头示意:“当然可以,可分角色朗读。”孩子们迅速行动起来。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学生要熟读课文后才能根据课文内容提问,于是给学生读文的时间较长。观察孩子们的动态,部分孩子还是只读、只听,未交流自己的问题。片刻后,第一组(阿超组)的小伙伴们举起了他们的小手,另一组的成员纹丝未动。问:“你们没有问题吗?”答:“老师,我们才读完。”因为时间关系,先听听第一组孩子的展示汇报。
孩子们分别提出他们各自理出的问题:
豌豆们为什么以为整个世界是绿的,是黄的呢?
豌豆们想飞到什么地方呢?他们到了想去的地方吗?
为什么最后一粒豌豆落到顶楼的旧板子上,它却能长得很好?
最了不起的那粒豌豆是谁呢?小女孩家的窗台有多高呢?
第12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引来了同学善意的笑声,虽然整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部分孩子也欠缺表达,但评价任务之认真阅读课文借助课后问题清单,整理问题,大多数孩子都做得不错。表扬了能及时提出问题的孩子都很棒,向他们都点了个赞。阿超同学提了两个问题,并告诉我们:“老师,我能回答欢欢同学的问题。”,且表达时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孩子们纷纷向他行注目礼。下课铃响了,他的声音又响起来了:老师,下课休息了!说完,“蹬蹬蹬”地向外跑去。
中午课后服务休息时,有学生悄悄告诉我:老师,超超在厕所里玩手机游戏。乍一听,惊了一下,其实想想,早已冒出端倪,只是未联想到而已。这两天练习课时,再三询问:老师,是不是做完改正的就可以出去休息了;上课时手偶尔会伸进抽屉里摆弄。呵,臭小子,三令五申,严控监管,公然还偷偷带进来,抓住一切可玩的机会。
“当当当……”上课了,同学们端正坐好,在教室门口处等着他。听,气喘吁吁地来了。
顿了一下:“老师!”
“嗯,做什么去了?”
“上厕所。”
“手机呢?”
瞅着我,摇脑袋:“……老师,没有。”
“给你机会,想好了重新回答!”向他伸出手。
水盈盈的大眼睛溢出水珠,使劲眨着,从裤腰上把手机拽出来递到我手上。啧,这个慢动作真让人哭笑不得。
联系家长询问孩子手机的来路,和孩子妈妈沟通孩子最近在家表现情况,孩子父母恳切地表达了对孩子的期许,准备回家后狠狠收拾一顿。和家长约定:当孩子出现玩手机游戏,耽误了学习这种情况后,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不轻易地给孩子贴上缺乏自制力的标签,不能一着急就上手或责骂,企图用肢体暴力解决问题。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妈妈教4岁左右的女儿下桥。桥的台阶对小女孩子来说有点宽,她没有办法一步迈到下一级台阶。妈妈叮嘱女儿:“你步子迈大一点,直接踩到下面的台阶上。”小女孩努力跨了一大步,但是离下面一级台阶,还有一段距离。
妈妈继续说:“你再迈大一点。”小女孩很听话,一大步跨出去,几乎像劈叉一样,这次终于够到了下面的台阶。
但妈妈并不满意:“你好好走路不行吗?一点正形都没有。说了多少次了,要做淑女。”小女孩立刻收回了腿,但是问题又回来了,只迈一步的话,她走不到下面的台阶。
小女孩为难地站在那里,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不知所措妈妈急了:“你怎么回事?连路也不会走了吗?”说完就拽起小女孩,连拖带拉地走下了桥。
想想我们自己,有多少人没有犯过错?又有多少人,是从小到大一直按照父母的规划走过来的?我们不可能不犯错,孩子当然也不可能。人最有资本试错的时候,就是小时候。年龄越小,试错成本越低,风险越小。当然了,允许孩子犯错,但孩子犯错之后应该接受到相应的惩罚,也不能因此而避免。孩子的成长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想要让孩子正确认识是非,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以及个人的行为准则。当然,说者容易做者难,当孩子行走方向错误时,我们尽力把他切换到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