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纷争的解法(9)自我的新生与环境的重塑:冲破思维枷锁

本文为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微博和小红书,账号名:“星光下的丑小白”

在认知纷争问题上,“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

理论上,即便知道:应该尊重环境和禀赋带来的思维差异,但在实践中,人们仍难以接纳那些与己差异甚大的思想。人始终被自己的环境所限,无法脱离自身环境和自身禀赋的固有倾向,仍在以自身经历,自身惯性,在潜意识层面内进行着评判。

但也正是这样的心态,让人困在环境和禀赋中,无法脱离。所见即世界。纵然世间满是道路,自身所见却仅有那几条。这是大多数人的困局。这也是环境和自身禀赋为我们设下的枷锁!!

在客观层面,我们缺乏对其他路径的了解,更没有实践的机会;在主观层面,我们不相信自己能改变,不愿意改变惯性,甚至也不觉得自己需要改变。于是,我们活在这里。

人看似在自主的活着,却其实更多是在被塑造。

但人的选择权应该在自己手中。

禀赋差异能够通过惯性来缓慢改变,逐渐塑造。

环境差异也离不开人的决定。人自己选择了哪种环境,自己在面对环境的态度,是顺从,是反抗,是无视纵容,还是尝试改变。当你用并不相同的态度来面对环境,面对自身时,你的思维模式也会朝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

甚至,人可以主动选择调整自身的思维模式,成为另一个新生的自己,为此勇敢挑战自身,挑战环境;要么为自己的顺从买单,顺从惯性,顺从环境,当然也必然因这种选择,承受来自惯性和社会环境向下伴随的双重反噬。

人这一生,与其被动被雕琢,不如勇敢一些,去做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