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红线者为吾乡之席帽,俗语为席荚子,此图为山东邹城民俗,与吾乡不远,用具大约相同也,网图侵删
《清初京师商号会票》文中会票照片,照片为黑白,印章当为红色,葫芦柄用墨描黑为暗记。侵权则删除。
先生笺《太平广记 卷三二 张李二公》,以为与《卷一七 卢李二生》情事完全相同,不过是持拄杖向波斯店取钱变为持席帽向王老药店取钱罢了,又与《卷一六 张老》持席帽向卖药之王老家取钱相同。“席帽”之文意如录“张有故席帽,谓李曰:‘可持此诣药铺,问王老家,‘张三令持此取三百千贯钱?彼当与君也。’.....李叹讶良久,遂持帽诣王家求钱。王老令送帽问家人,审是张老帽否。其女云:‘前所缀绿线犹在’”,盖是取钱之暗记也。席帽如图一所示,吾乡以高粱秸剥硬皮为之,雨具也。
古代以银为货币,携带不便,故有固定之店铺可以存入银两,商议暗号,以便存取,是为暗记。《文献》1985年第2期有汪宗义、刘宣辑录之《清初京师商号会票》一文,颇可释此文之暗记。清康熙年间北京前门外打磨厂长巷头条胡同日成祥记布店会票三十二张,其中一份是该店掌柜谢鼎元为“丛宅”“丛五爷”出具的款额为25550两白银的存款收票,钤一方“一片冰心在玉胡(壶)”带柄的亚葫形图章,葫芦柄把殊色用毛笔描黑,附言曰“本日面与丛五爷言过不具,外人不得擅取,只侯店中付去胡芦图书一方,验明为凭再发;外有暗号胡芦印柄用墨描黑者为真,如不描者系假,不可发,切切”(图二)。不过张李二公时暗记为实物席帽,且有王老之私下标记也。
总而言之,是则言古时如何存取钱款,书写银行历史时,颇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