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 皇帝认为按照南北分卷录取的办法, 有的省份多,有的省份少, 各省录取人数还是多少不均, 于是下令进行改革, 宣布从这一年开始, 进士的录取名额不需要固定, 等全国各地的举人到了北京之后, 由礼部根据参加会试的人数来确定录取名额。 然后由皇帝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确定各省的录取名额。 录取时, 根据皇帝确定的录取名额从该省的试卷中择优录取。 康熙皇帝认为, 这样做可以避免各省录取人数多少不均的问题, 不至于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落第。 根据康熙按省定额录取的方针, 规定会试不确定录取名额, 也不要分南北卷, 只要按直隶、 各省及满洲、 蒙古、 汉军编字号, 印在卷面上。 这样, 明代以来实行的南北分卷录取被分省录取代替。 实际上, 这种分省录取的办法比分区录取的办法更加具体。 由于会试的录取人数不固定, 各省也没有固定的录取比例。
清代每科录取的人数一般为300 多名, 其中雍正庚戌(1730 年) 科录取人数最多, 为 406 名, 乾隆乙酉(1765 年) 科最少, 只有 96 名。
从此之后, 由科举的南北地域之争而出现的南北卷制度退出了历史大舞台,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 科举停废, 一般各地的考生不再计较南方与北方的科举录取名额分配问题了, 改为关注本省籍考生会试中数量的问题, 已经很少有南北地域之争的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