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主要内容是日前刚在园区完成的一次12分钟左右的跨学科主题分享,分享主体部分来自于我去年所参与结题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及近期关于跨学科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平台与基础
跨学科教学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各地讨论、实践的成果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在讨论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大家共同的认知平台和基础。否则,我们的交流就容易出现认知的错位,影响我们的沟通。
第一点,跨学科教学是大势所趋。基本判断依据是认为近代教育追求技术理性,其内在逻辑就是将学生视同为工厂的产品。学生缺乏知识与能力,是天然的预定“真理”的接受者而非知识的积极创造者;而今天在人文理性的追求下,以跨学科教学为代表的诸多教学模式主张师生关系应是更多的体现出来一个群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与之前教育模式的关系并非割裂,而是在超越过去的同时面对过去。这一点详见之前所谈到的现象学思考的部分。
第二点,跨学科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来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某项问题过程,绝大多数都是在不自觉的使用跨学科知识,罕有能够仅使用单一学科知识的情况。而现有的日常教学中,所学的各个学科知识,其实是将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进行的抽象化、模型化,以学科知识的形式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给传播开来。本身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性价比,但过渡的强调学科差异与问题的抽象化在今天反而会造成我们所教授给学生的学科问题与社会现象中的真实问题相割裂,影响我们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发挥。
基于这些,我们可以得到三点认识。1.跨学科教学的应用早于我们对跨学科教学的认识;远在我们不知道“跨学科教学”这一概念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自觉不自觉的应用跨学科教学理念了;2.学科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对真实世界真实问题抽象的结果,有其自然的生成逻辑,同时也是跨学科教学设计天然的材料。跨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学,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3.跨学科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任一环节之中,不必待专门设计然后发生。
第三点,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教学的本质与作业的本质。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简要地、概括地经历人类发现并建立知识体系的中心环节与关键步骤。这里强调的是知识、教学与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的联系,强调教学的宗旨是人类的自我发展,是站立在前人肩膀上的自我突破。因此,我们的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着眼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作业的本质,是再创造。作业,本身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环,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延伸。在满足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应用后,作业应该更多的承担起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内驱力的作用,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展示的舞台。而这一功能的实现,目前看来离不开真实情境与真实问题,这也是跨学科教学今天的价值所在。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跨学科教学它可以有效的减弱单一学科教学的弊端,在教学与作业中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学科的基本规律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可以体现出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