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永远是文化中最隐秘但又最重要的一部分,相对于班级物质环境、班级制度要求,师生情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追求、关系连接。因此我们倡导在班级中开展类似活动,丰富关爱性情感,相信这将是孩子进取的内在动力,也是对班级依恋的源泉。在具体实践中,还要注意三点:
一是树理念。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过许多班级,外在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班级强调严明纪律,有的班级彰显学生个性,但好的班集体无一例外都充满爱与关怀。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当把爱与关怀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理念,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其牢牢地刻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如李镇西老师每接一个新班,都会给同学们写一封信,信中总会有这样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形成共识,成为班级师生的共同追求。
二是见行动。理念确定以后,更为重要的是具体实践,既要利用节日契机开展关怀主题的活动,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关注具体的人,尤其要注重对个别学生的特别关爱。班级中总有一些特殊学生,他们或有身体上的不足,或有个性上的缺陷,或家庭有困难等,会显得更弱势。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在尊重的基础上,对其施以特别的关爱与帮助,最好能形成班级传统。
三是作示范。毫无疑问,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问题是一些教师不善于表达,在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往往会欣喜不已,喜色溢于言表,但在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就往往忍不住发脾气,有人评论说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因此,教师要率先垂范,要对学生予以“无条件的关爱”,与前者相对,它关注的是人,不以行为的优劣、成绩的好坏而影响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态度。
情感在班级教育中真的如此重要吗?“与青春同行”的李镇西老师也许提供了另一种答案。2018年7月21日,李镇西特意回到乐山,给他教的第一届“未来班”(乐山一中初八四届1班)学生上了“最后一课”,400余名学生和粉丝从全国各地赶来,就为了赴这场青春之约。当看到台下400多名学生一起高呼“全体起立,老师好”,共同唱起36年前的班歌,我的眼睛湿润了。这可能就是班级情感的魅力吧,这一刻,持续36年的班级不是消逝了,而是变成了一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