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行之所往 学有所得 沐光而行
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实践是最快的成长。每一次外出学习,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2024年11月4日至11月6日,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我外出兰州实验小学,参加“新课标新理念下课堂教学联动教研活动”。我将本次外出学习视为专业发展中的又一次蜕变历程,她也为我积攒了更多专业发展中的宝贵财富。
交流融合
三天的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却让我们见证了一次新课标与新理念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活动中,我们现场观摩聆听了8节参赛课例,在城关区范家湾小学和中山小学两所学校观摩了校园文化。三天的学习、走访观摩,让我开阔了视野,创新了思维,也给了我们实际工作的参考。
孜孜不倦以学,矢志不渝以教。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就要有真功夫。本次学习中,很多新奇、独到的场景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四年级美术《青花瓷》一课中,教师以一首古典音乐《青花瓷》引入,完美地将音乐、英语、文字与美学相结合,不但引导学生感受了“青花瓷”的美,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了“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整堂课,以“美”贯穿:欣赏“美”—品味“美”—创作“美”,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沉浸其中。
2.等待会还你一份惊喜。
他们会放慢脚步,等待学生思维的生成、等待学生发挥想象去创新。哪怕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也要让学生自己去走,自己去爬,等一等,再等一等。也许下一刻就是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时,就是学生创造课堂精彩之时。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还没来得及自主思考,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还没来得及合作交流,我们就一锤定音;学生还没来得及实践,就要让谈谈自己的发现。我们的课堂上少了学生独立思考时紧锁的双眉,少了学生为捍卫自己想法时的激烈争辩。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与成长实实在在“发生”。
新课标指出:“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重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美女科学老师特别善于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思考,在合作探究中大胆的创新解决问题,自己组织语言,得出科学结论。科学老师的导入非常的真实自然,把自己兜里的小饼干给没吃早饭的小男孩吃,让大家说一说,这块魔法小饼干在小男孩身体里旅行的路线是怎样的?亲自让孩子们模拟试管,胃的消化实验,从动手实践中得出你发现的科学结论。
4.“用最简单的语言讲出了最复杂的语言规律”。老师全英文组织二年级教学,简单明确的指令引导学生在说、唱、玩、演活动中学习目标语言;二年级开始渗透自然拼读法,为以后孩子见词能读、听音能写打下基础;以创为本,素养发展,践行新课标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从基于语篇的学习到深入语篇再到超越语篇的目的;画下自己喜欢的公园并介绍这个公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发挥空间,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范家湾校长说:一所学校的成功可以造就一批学生一生的成长。观摩了两所“秀珍”学校,一座四层的楼和一个巴掌大的运动场就组成了一个学校。外观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里面的布置井井有条,温馨而精致、高端而大气。范家湾的特色课程体系—向日葵文化。学校精神:向阳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这座教学楼也像向日葵一样向上生长—楼顶开发劳动基地“阳光葵园”,向下扎根—建起负一层师生体育馆。冰壶赛道、茶艺室、攀岩墙壁、数字书法,让我大开眼界。孩子们通过学习茶艺,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体验到茶道中的礼仪之美,更能在识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专注的心性修养。
中山小学的高科技劳动实践基地,鱼菜共生潮汐系统,将劳动教育与学科发展相融合,将水产养殖和植物栽培相结合,通过水循环将鱼的排泄物在水中的氨和氮被微生物细菌分解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提供给植物所需的营养;植物的根系对水又起到了生物过滤作用。最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养鱼,种菜,探索科学知识。中山小学陶笛艺术社团,孩子们精湛的演奏技艺惊艳到了我,讲解老师说他们学校的每个孩子都会用陶笛演奏不同难度的乐曲,着实让我很意外,我对这种全员式、层级式的社团形式还是比较认可。
思考与建议
通过学习我觉得模仿就是学习的起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今后会在各级平台观摩名师课堂、模仿优秀课例,体验教学理念,掌握教学策略。进而学会独立的研读教材精心的打造自己的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学生因喜欢你才喜欢你的课堂”。多学习多钻研,作为英语教师,历练自己的口语,尽量使语音语调纯正自然,以优雅教态、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广博学习各学科知识,充实自己,影响学生。
20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