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在和孩子交流时,总是摆出一副不让孩子发表不同意见的架势,甚至在说话一开始,就指责孩子。
实际上,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必须学会与孩子交朋友,放下父母的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平等地交谈。为孩子创造一个他终于是成年人的氛围,让他在享受成人权力的同时,自觉地履行成人的义务。
假如无法让孩子享受成人的权力,履行成人的义务,让他充分意识到自己已长大成人,那么他与父亲的共同语言就多了。久而久之,孩子会把一切都告诉你,父母和孩子就会变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2.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人们总是说要为他人着想,要站在对方的视角考虑问题,但是,当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却总是做不到。
事实上,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同样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探讨问题和处理难题,同时也要让孩子当一回“家长”,让他感受到当父母的困难,这样彼此交流的角色就很容易赢得彼此的理解与认同。
3.化解孩子的情绪
每当孩子对父亲有不满时,总想做些事来气父母,让孩子也跟着着急生气。如果父亲“上当了”,被孩子激怒,那么他们经常遭遇十分被动的僵局,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然而,如果父母接受了他们的行为,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反抗情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一拳打在棉花上的,从而转变态度,达到与家长沟通的目的。
4.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能进行漫长的说教,这是一种很不可取的行为。对孩子进行批判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给他们过多的指令。
5.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苛刻要求自己,在孩子心中塑造良好的形象,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妈是最棒的,并且以拥有这种的父母为荣。从而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正常交流和交谈打下良好的基础。
父母千万不要把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别随便对孩子发脾气,不要喜怒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