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看到一条热搜,深感痛心。
多年婚姻,一个鸡腿竟引发一场血案。
丈夫吴某和朋友在外面应酬,妻子罗某打电话让他回家带鸡腿吃。
吃了一会后,丈夫就把这事儿忘了。回家之后,罗某看见两手空空的丈夫,立刻原地爆炸。
吴某认错态度也很好。立刻就表示,楼下有小吃摊,现在就去买。
妻子还没消气,丈夫也觉得委屈,就这样,两人一起下了楼。刚走出单元门口,就又吵了起来。吵着吵着,甚至扭打在一起。
暴怒之下,罗某转身就上了楼,拿着一把水果刀下来,毫不犹豫地捅死了丈夫。
最让人心疼的是,两人的大女儿趴在窗口,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妈妈捅死了爸爸。
等到吴某的妈妈下了楼,她的儿子已经倒在血泊中了。
谁也没能想到,只因一个鸡腿,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其实,鸡腿只是一个导火索,这段婚姻早就陷入了无休止地冲突。
他们也曾有过甜蜜的时候,自由恋爱,结婚,一双儿女。吴某对罗某十分宠爱。
老婆要什么给什么。
只要是去正常场合吃饭,都要带着老婆。
渐渐地,两人有了冲突。
老婆一生气,砸了家里的车。
他选择了忍耐,说:砸掉就砸掉,能怎么办呢?日子还是得过啊。
每一次都以吴某的妥协退让结束。
即使被老婆扇耳光,他也不敢动弹。
吴某一再退让,直到遇到了妈妈的养老问题。
妻子想让婆婆去楼下的储藏室住,可那储藏室密不透风。
吴某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家里的一切全靠母亲操持,很不容易。
所以这一次,面对妻子的提议,他坚决地反对。
却没想到,结局竟是这样。
两人的相处和沟通模式其实一直都存在着问题。
长期的冲突,因为一个鸡腿爆发,发生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为什么我们最终成为我们最不想成为的人?
婚姻,本来就是两个并不相同的人相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喜好和个性,相处久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很多冲突。
就像美国婚姻情感专家温格所说,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可有的人却选择最极端的方式,把最坏的脾气给了最爱的人。
我国有社会学家做过调查,至少22.8%的男性和24.9%的女性都曾在婚姻中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暴力。
而家暴摧毁的不只是一代人。家暴,是会遗传的。
每个孩子都需要依恋自己的父母,却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
遇见暴力的父母,他们唯一能做的,是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
爸妈这是为我好;
爸妈需要我照顾他们;
我作为孩子,要更加理解爸妈。
这样,他们才能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其实是有爱的,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这样,他们才能继续活下去。
可这样的想法常常让他们在长大了,走上两条路。
1、认同
目睹家暴或经历家暴的孩子,他们认同父母的暴力。
有研究发现,50%至70%的成年施暴人是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
爱人又多唠叨了一句,说了句自己不愿意听的话。又让自己做一件不想做的事。
当这些冲突出现,不知道如何维持边界,更不知道如何处理冲突。从小印刻在他们身体中的经验,就是暴力。
在长大后,就更容易成为施暴者。
2、反认同
另一部分孩子痛恨着暴力,这种痛恨太强烈了。
所以任何一点愤怒出现,他都赶紧压抑下去,拼命告诉自己,绝对不能生气,愤怒是可怕的,是会摧毁自己也摧毁别人的。
他们总是很温和,可那些愤怒总得有个去处,在温和之下是另一种暴力,就是被动攻击。
不想做一件事,别人却让他去做。他无法生气,并不反驳,却也无法认可。可怒火又积压在心中,只能不自觉地拖延。
你跟我说话,我总是听不见。
你嘱咐我一件事,就算反正说了一百遍,我也会忘记。可悲的是,这些被动攻击不断引诱着另一半对他施以暴力。
婚姻中最大的杀手不是家暴,不是出轨,而是精神控制
卢悦老师说,比家暴更可怕的是情感暴力。尤其是在面临冲突时,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情感暴力。比如:鄙视、诋毁、辱骂、人格羞辱、以及冷暴力。
比如爆发的情绪。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 Dr. Ronald 研究发现:
“极端的愤怒,一般持续不会超过12秒,爆发时毁灭一切,过后渐渐平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阻止负面情绪造成严重后果。”
可是,12秒虽然很短,真正要忍住怒火并不容易。
孙燕姿微博上分享过这么一件事。
因为儿子突然重感冒,怀着二胎的她在家尽心照顾,因为害怕影响药效,所以不准孩子吃巧克力,结果两人因此争论起来。
儿子默默地在纸上写下“我恨妈妈”。孙燕姿看到非常崩溃,愤怒地回到:“是嘛?如果你死掉我也不会在意的。”
冷静下来的她十分后悔,表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妈妈”,并为自己冲动下说的狠话向儿子道歉。
可又有多少语出恶言的父母,在事后还会冷静下来呢?
大部分孩子一生都无法等来一个道歉。
比如窒息的沉默。
台湾家庭短片《餐桌上的陌生人》火爆网络,就是因为戳中了太多婚姻中男女的痛苦。
视频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场景。
妻子回到家,放下手中的东西,感叹领居家女儿长得真快。
丈夫没说话。
妻子沉默了一会,没话找话,问,“你饿了么?”
丈夫仍旧没说话。
直到她坐到丈夫身旁,玩着电脑的丈夫头也没抬,象征性地问了句,“你说楼下怎么了?”
对话就这样彻底结束。
空荡荡的方向,明明是两个人一起生活,却只有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在回荡,那么的孤独。
相爱的两个人,好不容易决定共同度过这一生,却从曾经的无所不谈,渐渐变得无话可说。
一年又一年,你像是和一面墙生活在一起。敷衍、冷漠,成为了你们生活的主旋律。孤独萦绕在你们之间。
电影《消失的爱人》里有句台词:
两个人彼此相爱,却没法经营婚姻,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69%的冲突永远无解,怎么办?
婚姻教皇戈特曼博士的研究发现,感情里绝大部分冲突都是永久的,无法解决的,准确的占比达到69%。
有的是不同的生活习惯。
网上有个热帖,10年婚姻,因老公4天没洗碗而离婚。
有的是不同的观念。
前几天有条热搜,一位爸爸发了条求助帖,老婆晚上起来喂奶,要喊我起来陪着,这是什么心态?
一个人想要陪伴,一个人却只想着解决事情。无法好好沟通,只能到网络上寻求答案,结果被广大网友怼上了热搜。
有的是爆发的情绪。
没及时回复的消息,没洗的碗,乱扔的衣服......每一件小事都让两个相爱的人,血往上冲,陷入无休止地争吵。
有的人无法处理冲突,是因为有创伤。
或许,他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八面玲珑。回到家,面对最爱的人,却失去控制,成为最可怕的恶魔。
有个公益短片《看见淤青》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从小就目睹爸爸家暴,看过无数次妈妈被打的场景,每天生活在恐惧中。
他一遍遍提醒自己,绝对绝对不要成为爸爸那样的人。
可在他结婚以后,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次次动手打了妻子。
有的人无法处理冲突,是因为没能学会有效的技巧。
比如说,你想让家里干净整洁,可他每天一回家,衣服随手一扔,往沙发一躺,玩手机。
你说,能不能把衣服放好。他说,好,等会儿。
你的火一下就上来了,“每次都是等会儿等会儿,哪次是自己收的衣服,我是你的保姆吗!”
他一听你这么说,也生气了。
比如说,你今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想跟他聊聊你的生活,谈谈最近有趣的事。你balabala说完了,转过头发现他在玩手机。
接下来就是一次爆发的争吵。
你问:“你听我说话了吗?”
他说:“嗯。”头也不抬一下。
你一下就生气了,质问他,“你什么态度,就你每天累吗?天天回家,一句话也没有,我是跟哑巴结了婚吗?”
他一听你这么说,也生气了。一言不发,站起来就走进卧室,重重地关上门。
接下来就是一场不知何时才结束的冷战。
亲爱的,我们能好好说话吗?——让你们找回爱的四种对话
这些冲突,让感情不断磨损,陷入无休止地争吵和冷战。
你们要么不停谈论它,却总是毫无进展。渐渐地,每次一提起这件事,就能吵一次。
要么谁也不提这件事了,两人心里都装着个疙瘩,在情感上渐渐疏远对方。
相爱的两个人渐渐变成两座孤岛。再甜蜜的感情,也在这些冲突中消失殆尽。
有的人再也不想要了,扔了重换,开始新一轮的报废过程。有的人蹲下身来想要好好修理,却不知从哪开始,无能为力,只留下满心的懊悔。
这些频繁发生的冲突,90%都是因为你不懂处理冲突的正确方法。可从未有人教过我们,面对那些横亘在彼此之间的摩擦、冲突,怎么办?
卢悦老师针对感情中常出现的冲突,为大家列举了四个小技巧:
1、设定规则,建立仪式感
你们可以选一个小物品,比如说手机。谁拿着这个物品才能说话,另一个人不能插话,只能倾听对方。
轮流交换这个物品。这样,两人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也能更好地听到对方在说什么。
2、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人处在情绪中,认知是失调的。这个时候,就容易误解对方,做出破坏性的行为。
所以在两人沟通的时候,记得关注你们的情绪。
如果意识到自己有强烈地情绪,先暂停一下,解决自己的情绪。比如你可以先回卧室做下深呼吸。
然后可以问问自己,他的那句话让你这么生气?
先弄清自己的状态,解决了情绪,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冲突。
3、不要揣测评判对方
在沟通的时候,尽量用第一人称。
比如说,“我今天工作很累,看见你吃饭完不洗碗,我觉得不被重视,所以很难过。”
第一人称能够避免对别人做出武断的评价。
而用“你”开头,“你肯定是这么这么想的。”、“你这么说不好”,都会让他觉得被评判,不被尊重。
4、适当地停顿和复述
你可以通过停顿和复述,来确保你们理解了彼此的意思,而不是两个人的自说自话。
这能让你们都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这些应对冲突的方式,有一个核心,就是学会善意地看待伴侣,更友好地沟通。懂得经营冲突,让冲突变成一种促进关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