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王崧舟老师的《美在此处:王崧舟讲语文课上讲什么》这本书,边读边回忆着自己的课堂,也在默默地思考以后的课堂该如何做到两全其美。
每一个文本都似一枚硬币,有着正反两面:一面是我们直接看到的文本形式,即语言文字;另一面是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即文本内容。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便有了两种取向:一是以内容理解为取向,另一种是以语用学习为取向。所谓语用学习,可以简单理解为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学我们都选择了内容理解的取向,会不自觉的忽视语用学习,甚至放弃语用学习!我们大多数一线教师在备课时都会借助教学参考资料,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目标,而王老师则认为,我们一线教师应先读教材,直面教材,用心钻研教材,体会文字之美,发现文本秘妙,从表达、接受、比较、语言四个角度对文本秘妙进行解读,我们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出发,走入到思想感情,再由思想感情走回到语言文字,双向教学,才能真正理解何为“语文”?如何“教语文”!
如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整首诗的焦点立足于“飞”,白鹭怎么飞?飞到哪里?多少白鹭在飞。什么时间飞?将静态之景化为动态,于是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自在的飞翔,他们从青翠的山色中隐隐飞来,一会儿在水面上轻轻掠过,一会儿在林间自由穿行,一会儿在天空潇洒的飞舞,一会儿又隐隐的消失在青翠的山色中。有了这样的语用学习,便为“不须归”的情感打下了伏笔,凝望着西塞山前自由自在的白鹭,渔翁忘了时间,忘了钓鱼,忘了自己,深深地体会到黄金、仕途与自由相比,皆为粪土。唯有自由,才是最美的永恒的风景!
善于发现文字之美,教学时重视语用学习与内容理解的相结合,语文课堂,美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