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五朝,两个母亲忙得两脚不沾地,家里家外,大人小孩,都得他们操心。除了红兵的姐姐帮忙着,别人来送礼吃饭,看看孩子,说些吉利话。
孩子长得皱巴巴的,是个女孩子,桂兰的心里有些歉疚,看见红兵客气的态度,心里更歉疚了,他客气里有点疏离,要是个男孩,也许就亲热了。
亲家母一如既往,腊梅和妈妈都有些感动。多年以后,跟小四说起,小四很奇怪:“大姐夫生女儿,你为什么歉疚呢?”桂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歉疚,一直歉疚。”
桂兰担心亲家的田地活多,腊梅坐月子怎么办?跟向东一说,两口子就叫小义和红梅去帮忙两天。
没有想到,两个人都反对。红梅不愿意去他家,上次做五朝都没有去,干活,给他?在她心里都不愿意称呼他为姐夫了,当然不想去。
小义生气了:“人家都是女婿来丈母娘家做,我们倒贴?什么大干部呀?就是大干部,你们是岳父岳母,老泰山,也该他来!”
向东没有说什么,心里觉得儿子也有点理,不愿意算了。桂兰有点上火:“你以后就不求人?!”
“哼,不会求他。”
这个态度让向东觉得有点过分:“不要说过头话,帮帮姐姐也是情分。”
小义坚决不去,只好又压着红梅小四去了,小四在家陪陪姐姐,端茶倒水可以的。不知道为什么都不愿意。然而,她俩都拗不过妈妈,姐姐现在确实需要娘家人。
这以后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小义去武汉打工,武汉,像上海,北京一样,在家人的眼里就是遥远的大城市。
对于桂兰,生活给了她一个惊喜和希望。成为外婆的第二年,家里收到了一封信。
一封来自她弟弟的信,这封信驱走了她内心里压制着的可怕想法,阿弥陀佛谢天谢地,她娘家人还在,家还在。
大水让桂兰娘家一无所有,连断壁残垣都没有了,他们后退后退,辗转去了江南,重新白手起家,生活艰难,还是供家里唯一的男丁读书。
桂兰的弟弟桂生,开始工作了。在城里工作了。桂兰觉得脊背从没有过像现在这样挺直过。
家里对两个姐姐很牵挂,可是,只知道大概的方位,经济上,也没有能力回来寻找。
桂生工作后,反复问知情人,写信给可能知情人,打听姐姐们的地址,写信。虽然费了些时间,虽然信没有写自然村,农村方圆几里都认识,信就送过来了。
小四一笔一划,按照舅舅的信的格式回了信,爸妈口述,介绍了家里的情况,表达了对外婆舅舅小姨的思念和问候。
舅舅来信对小外甥女大加赞赏,鼓励她好好读书,给她寄了一个知识就是力量的文具盒,里面有铅笔和钢笔,小四很开心,桂兰更幸福。
从没有过像现在这样有幸福感。弟弟有出息了。桂兰没有感觉到,以前在婆婆面前,邻居面前,总有点卑微的感觉,只是自己不知道。因为娘家一无所有,甚至消失不见,让她内心里缺少直面的勇气。
姐妹俩开开心心地在一块呆了一天一夜,抵足长谈。这么多年,她们都没有在对方家里过过夜,不想添麻烦。也是怕谈那个可怕的想法。现在,她们不怕麻烦,不怕婆婆说嘴,不用猜别人的眼色。
家在,是她们的后盾。那个家在,这个家才坚实。茅屋,也是家。
想攒钱回家看看,看看妈,把茅草换成瓦,弟弟应该成家了呀,在农村,孩子都该有了呀。
桂兰觉得自己要存点钱,要挣钱,不能跑那么远去显寒酸相。
家里缺钱,儿子也渐渐大了,家具还没有。自己女儿没有拿彩礼,不能指望别人不要彩礼。家里养猪挣的,补补家里可以,拿不出来多少。
向东得找点别的事挣一点,不愿意出去,也许可以做做刷子,做做塑料袋?红梅,可以去厂里,一个月就是少也有一百多呢。
红梅愿意去镇上的厂里上班,镇上姑娘们,夏天穿裙子,春秋穿风衣,冬天穿大衣,和云霞差不多。家里有部永久牌自行车,坐凳降低了,红梅够着仍然有些吃力。桂兰豪气地承诺,红梅挣了钱,先尽自己添置东西。
红梅在几个月内就买了凤凰轻便自行车,梅花手表,包包,鞋,衣服,以前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家里做的。
有了余钱,又买毛线,开司米,给自己给父母织毛衣。
向东勉为其难地去几家厂里看看,最后决定在家做刷子。
拿了样品,在木板上画下来,锯下来,两面刨光,柄的边缘刨成拱形,然后磨光,侧边要弧线自然,饱满。说着容易,做起来不容易,除了会锯东西,这么精细的,向东没有做过,试的结果,人家不满意。
小义过年回家了,背了一台燕舞电视,家里有车有电视了,不再是家徒四壁了,桂兰,向东脸上有了喜气。
小义试一试父亲的样品,倒是得心应手,而且合格,父子二人决定一起做刷子,父亲采购木板,画样,小义锯,刨,父亲打砂纸。有时候,小四也帮忙画样,打砂纸,家里忙碌,有朝气。
房子,又里里外外刷了一遍,地,把土挖了,填上石头,浇了水泥,家里的地都平平整整的了,外面的晒谷场也在底下填了石头沙子,浇了水泥,气象一新。
买了一架大大的自鸣钟挂在堂屋正中的墙上,两边的墙上挂上了卷轴画,仙女散花。
房子,又像新的一样了。看着,里里外外和别人家也差不多了。
有人上门给小义做媒来了,桂兰,也要做婆婆了。
时光这样匆匆,让人欢喜让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