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属蛇,在我们陕西的方言里,蛇又被叫做“长虫”。小时候一到不上学的日子,比如说周末或寒暑假,我总会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因此妈妈总爱戏称我为“懒长虫”。不过我这条懒长虫也有例外的的时候,就比如说我们村“过会”这天。
什么是“过会”呢?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到了阴历六七月份的盛夏,几乎每一个村庄都会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日子。我姨妈嫁的村子是六月十九日、我舅家村子是六月二十一日,我们村是六月二十三日。我不知道这些日子是谁定的,有什么来历。我只知道亲戚村子里过会的时候,我可以穿上新衣服随父母去他们家吃好吃的,和他们村子里的孩子玩。我们村过会的时候,亲戚们也会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我家吃好吃的,找我们村的孩子玩。在我童年的认知里,我觉的"过会"就像是这个村庄在过生日,就像小孩子过生日一样,充满了无穷的憧憬与美好。因此每到我们村过会这天,我的脑子里就如同定了一个闹钟似的,不到早上五点眼睛就睁开了,扯过床头的衣服一套、将头发随便一扎、急匆匆的洗一把脸,便跑到厨房里问妈妈要上十几元钱、挎个菜篮,去村西头的早集买菜。
村西头的早集并非天天都有。我小的时候,村民们的钱包还不是很鼓,村里养不起这样便民的早市。村西头街道上的早集,是一年当中唯有过会这一天才会出现的盛况。陆放翁说的好:“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朴实的庄户人家,平日里舍不得吃喝。唯有过会这样亲戚、朋友齐聚的好日子,才愿意掏出钱来大吃大喝。小商贩们深谙农村人好客的心理,知道这一天有赚头,便都从四面八方涌来摆摊做生意。因而每到农历六月二十三这天,天还未蒙蒙亮。村西头自北至南的那条路上,便一家挨着一家挤满了商贩。有卖菜的、卖肉的、卖豆腐的;还有买调料的、卖醪糟的、卖熟食的······总之,过会所需要的一切食材应有尽有。
在这些商贩中,最能吸引我这个“懒长虫”的就是油炸食物和凉菜了。 做油炸的师傅把炸过一遍的鱼往锅里一扔,油锅便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黄亮亮的油锅里,油泡泡们像挤窝窝的调皮孩子们,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把那条鱼拥的紧紧的。不一会炸鱼的香味便飘了出来,那香味可劲的往你鼻子里钻,钻的人嘴里直想留哈喇子。卖凉菜的师傅,则把三四十样凉菜依次在摊位上一摆。各式各样、色彩丰富,让人看得移不看眼睛、直咽唾沫。
这两样佳肴,一个让人嘴馋,一个让人眼馋。奈何我一样都没办法买。为啥呀?因为过会买菜是有严格顺序的。头一遭往西头跑,买回去的必须是肉、豆腐、韭菜、黄花菜、木耳这些做臊子的食材。妈妈要做好臊子备用,等客人一进门就能给客人下臊子面吃。第二遭往西头跑,是买炒菜用的蔬菜,比如说青菜、蘑菇、蒜薹、豆角之类的、妈妈要切配好,炒菜时备用。等到第三遭往西头跑的时候,妈妈才会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给我一些买熟食的钱。一来这些菜不用二次加工,可以直接上盘;二来妈妈总在我和姐姐起床前,就炸好了肉丸子、虾片、红薯块等油炸食物,也在心里盘算好了两盘自认为拿手的凉拌小菜,像什么凉拌三丝、雪飘火焰山之类的。事实总是证明,妈妈是对的。那些卖的油炸食物和凉菜,远没有妈妈亲手做的菜在餐桌上受欢迎。过会走亲访友,人们大多数还是想吃到自己熟悉亲人的拿手小菜,而不是在每个村庄餐桌上都雷同的味道。由于买熟食的钱总是最后给,我只能忍着馋虫继续寻找买豆腐的摊位。
过会这天清晨,卖菜的小贩多,买菜的村民更多。“过会”是全村人的大事!每一户人家都要都要赶在九、十点客人来之前,把这一天所需要的菜都买回家。因而村西头那条并不是很宽的村路,此时就显得拥挤异常。人和人之间的流动,靠的就是一个字“挤”,你把我挤过去、我把你挤过来,那画面用一个词形容,大约也只有“摩肩接踵”这四个字最贴切了。而小贩们的吆喝声、村民们的讨价还价声、相熟村民的相互问好声,更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些嘈杂声中夹杂的热情,为往日冷清的村路平添了一份热闹。过会便在这样热热闹闹的氛围下拉开了序幕。
然而热闹都是往昔的,而今余下的便只有冷清。村子前几年就拆了,回迁小区所特有的高层住房结构,使过去属于整个村族的盛会,压缩成一个家族的相聚。村西头那条过会清晨才会出现的早市,也随着村子的拆毁与重建,彻底淹没在了时光的洪流里。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农历六月二十三这个日子也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渐渐地被村民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