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15班的小C同学隔三差五的请假,不来学校上学。从侧面了解的情况来看,说是身体情况不太好,经常需要上医院去看病。而从上个星期开始,小家伙便彻底“请假”了,一个多礼拜以来没见他在学校出现过。
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男孩子的,阳光、开朗。遇到老师在很热情的打招呼的同时,脸上还会现出两个浅浅的酒窝。重要的是,他完全算得上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上课听得很专心,虽然不太愿意举手发言,但只要老师提问,在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出错的。所以很多老师打趣道,如果在15班开设“公开课”,他是班级里的“最后保障”。
而且小家伙人也长得挺聪明,教材里那些难度相对较高的内容,当别的孩子花了好大的劲才听了个一知半解时,他早就了熟于胸了。看得出,“学习”对他来说,还是挺轻松的一件事,至少没有给他什么样的“压力”。
所以,当他久不出现在学校时,作为他的老师,办公室里的多位同事都在猜测他这么做“到底是什么原因”?绝大多数的同事猜测,“会不会是因为迷上了手机或者是迷恋网络游戏?”
班主任小P老师及时的与小C同学的家长取得了联系。但根据小C妈妈的说法,小C同学在家里,除了偶尔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的异常。对于老师们普遍怀疑的“是不是因为迷恋手机”的问题,小C妈妈肯定地说,“不是的。”虽然小C偶尔也玩一下手机,但他是一个相对自制的孩子,只在周末每天玩半个小时左右。玩完了以后,手机就直接交给爸爸、妈妈了。所以应该不存在“迷恋手机”的问题。
这样一个“好学生”,无缘无故的不来学校上学,那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中,肯定发生了什么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但通过家访等正常渠道,却也没发现问题。
小P老师改变了策略。这次他不再跟家长交流,而是让班级里平时与小C同学玩得比较好的几个同学,去他家找他玩玩。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弄清楚小C“不想上学”的原因。
这几位小家伙倒也不辱使命。没过多久,带回来了一条让人震惊的消息。“小C同学不想上学的原因,是因为学的内容太简单,而且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太多的重复操练的内容。”“他烦的是这个。”
这样的“结果”真的太出乎老师们的意料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这个原因?我和我的同事们不敢肯定。尽管确实有个别同事布置了一些“抄写”性质的作业,但我们觉得,就算再怎么着,这也不应该成为孩子“厌学”的理由啊!
无独有偶。昨天傍晚,我看到13班的家长群里,小N同学的妈妈发了一条类似的信息,“我家小N说‘学习很没意思,不想上学了’。请大家帮忙给出个主意吧!”然后群里开始“热闹”了……
事实上,小N也是好学生。当初她可是以总成绩“第一名”的身份进入13班的。也是妥妥的“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啊!而且和小C一样,对于平时的学习,她根本没有丝毫的压力。
这是怎么了?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在我的印象中,一般只有成绩不太理想、对学习失去兴趣的所谓“后进生”、“学差生”才会想到厌学吧!怎么时代发展到现在,厌学成了“学优生”的一种时尚、一种专利了?
一时间,我真的有些想不通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义务教育肯定是出了问题的。别的不说,就现在的孩子,“早上七点到校,晚上八点离校”,一天中有整整13个小时在学校,被逼着学习、逼着做作业,这是不争的事实。换了谁,都受不了吧?说好的“双减”,原本是想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但现在,变成了啥?没“双减”之前,学生在下午四点半就可以离校回家。现在这么一“双减”,直接让学生的在校时间增加了三个半小时。如果你让学生在学校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尽情展现他们的风采,那倒也是一件有益、有趣、有意义的事。但我看到的却是,学校充分利用了这三个半小时,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不是也可以算是一个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
你再看看现在坐在教室里的孩子,还有没有那种朝气蓬勃的精、气、神?还有几个有着爽朗、阳光的模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有多少孩子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是不是非得等到“出了问题”时,我们再坐下来作认真的反思?
义务教育真的经不起这样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