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1 Part2 Chapter2 准则一 拥抱无聊
【结构】
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 网络安息日: 每周一天屏蔽网络 (立意虽好,但就像减肥时只有一天 健康饮食,其他时候都暴饮暴食一样,是很难有效的。)
√ 网络时间段规划:提前计划好用网时间,其他时候完全断网。
这个方法不在于每天上网时间的多少,而在于能否在断网时间控制住自己。 因此,即使断网期遇到必须使用网络的情况,如果损失不大,完全可以进入“停滞起”,即使不工作,也不用网。把你想要上网的感情与实际上网的回馈这两者割裂开来。 从专注中规划出偶尔的分心
“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减损你大脑专注的能力。实际上减少这种能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挑战,就从低认知、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这种经常性的转换可以理解为削弱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力量。”
“你可以计划大量的长时间的网络时段。这里的关键不是避免,甚至不是减少你花在令人分心的活动上面的时间,而是给你更多的机会,在面对些许无聊的时候,抵挡住转换到令人分心的活动上去。静静等待并忍受无聊,从集中注意力训练的角度出发,非常重要。”
罗斯的冲锋 —— 专注不是只做一件事,而是做任何事情都集中注意力
冲锋任务:找到优先级别最高的深度任务,估算所学时间,硬性规定截止日期,最好让规划的时间少于本应该需要的时间,给自己紧迫感,从而调动大脑全方位投入。
• “深度工作需要专注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知识工作者的舒适区。因此,每一次的冲锋都是一个抵抗新奇刺激的过程:你心里感到无聊,并且真的想寻求更多的新奇刺激,但你得抵抗。你抵抗这种冲动的时间越多,你的抵抗力也就越强。”
有成果的冥想
目标: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开车、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意见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通过迫使你抵抗分心,不断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定义明确的问题时,来增强专注力。同时,深度思考专业问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更有见解。
(《暗时间》一书当中也推荐过这样的方法,但更多地把它定义在时间管理层面。他提出,不要浪费自己的脑力,利用好这些“空闲时间”,你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这和TED演讲《你有拖延症吗?》中提到的“思维发酵”的概念有类似之处,给自己一个待解决的任务,拟定思考的框架,在“身体劳作而大脑空闲”的时间来思考,往框架里慢慢填满东西,最后需要的只是把思考好的内容呈现出来的时间。我自己曾经实践过在监考过程中设计自己的公开课,因为很活跃的思考,所以不仅没有像以前一样打瞌睡,反而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
注意事项
• 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 “人类为了节省能量,习惯避免深度思考难题,所以容易在已知的部分不断打转。”
• 组织深度思考:给思考的问题一个框架,按照框架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让深度思考更简单也更容易操作。
记忆大师?不,其实是注意力控制!
记忆宫殿:我们的大脑不适合记忆抽象的信息,但十分擅长记住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