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
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
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
半扇门楣上裱真情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
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勾栏从来扮高雅
自古公公好威名
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
美丰姿 少倜傥 华夏的子弟
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
龙游险滩流落恶地……
最近刀郎的这首新作《罗刹海市》一经面市就封神,一冲成为热搜榜首。真可谓2023最火神曲,没有之一,听来实在让人上头 。
其实,《罗刹海市》是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以丑为美、颠倒黑白的世界。
初听此歌,似乎感觉有些无厘头,如此循环往复再听,便觉抑扬顿挫,随即成了脑海里的单曲循环。
细品歌词,便愈发觉得有味道,歌词描述的就是一个以丑为美的世界,初嚼不可思议,再嚼便嚼出了讽刺的味道。
这首歌被刀郎带火了,同样火的还有《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年少时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当年被书中的玄妙世界吸引,其实那些花妖狐媚并不可怕,反而很可爱,因为她们多是善良与美丽的化身。
只是,少年不知其中义,识得已是书中人。
在文章结尾,蒲松龄评价道:颠倒美丑,曲意逢迎,整个世界都一样,能够保持本心,不被环境所污化的人大概很少了。
就像是卞和怀抱价值连城的美玉也苦于无人欣赏,连哭的地方都没有。能够坚持本心还能取得荣华富贵,只怕要到海市蜃楼中去寻找了。
说到《聊斋志异》,就不得不聊聊此书的作者蒲松龄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小时候家境比较宽裕,聪慧且勤于攻读。
十九岁时,蒲松龄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可以说是少年得志,未来一片光明。
后因家事不宁蒲松龄的父亲被迫分家,蒲松龄分到的财产很少。
参加科举考试,蒲松龄屡战屡败,直到72岁才成为贡生。
因生活所迫,他一边参加科举考试,一边设帐教学来养家糊口。
而《聊斋志异》就是他在私塾教学边搜集整理撰写的短篇小说。
他穷其一生完成的《聊斋志异》,却因经济窘迫而无力出版发行,令他十分沮丧。
康熙四十三年的一个雨夜,已是65岁高龄的蒲松龄,望着窗外的小雨,心绪不宁,辗转不寐,一种萦心绕怀的愁思喷薄欲出:
“短更长更愁絮絮,三点两点雨星星。雨声不似愁难断,颠倒匡床月入棂。”
愁思不断,难以入睡,窗外报时的更声由短渐长,原本还是淅淅沥沥的雨声也变得稀疏起来。
雨声停了,天空放晴,可我满腹的愁绪却依旧绵延不绝,辗转难眠,清幽的月光照进了窗棂。
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已到了人生的后半程,人生老矣,虽早有才名,却屡试不爽,现如今,犹是一个“坐馆”先生。
这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但人生已然进入暮年,又能怎样呢?
他唯一的希望便是他的书能够出版发行。
在这个淅沥雨夜,诗人心中的愁闷无法派遣,于是便写了这首令人动容的小诗 。
为成就此书,蒲松龄耗尽毕生之力。此书曲高和寡,彼时却少有问津,但并非没有知音。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大儒王士祯读了《聊斋志异》后大为赞赏,并称蒲松龄为奇才,欣然为其题诗。
最终,蒲松龄的夙愿得以实现。
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在蒲松龄去世五十年后,此书才刊刻面世。
《夜小雨》
短更长更愁絮絮,三点两点雨星星。
雨声不似愁难断,颠倒匡床月入棂。
——清·蒲松龄
赏析
这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首七绝短诗,抒发了作者萦心绕怀的愁思。
短更长更愁絮絮,三点两点雨星星。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 愁思不断,难以入睡,窗外报时的更声由短渐长,原本还是淅淅沥沥的雨声也变得稀疏起来。
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二小时。此谓“短更长更”乃人之主观感受。
愁絮絮:形容愁思不断。
开头两句,点名雨夜,顿入愁境。
短更长更,愁絮绵绵,更由短渐长,表明诗人孤愁萦怀,难以入眠已经多时了。
三点两点,雨声零落,雨点由三到两,可见雨声愈来愈疏。三点两点的雨声,只有在更深夜静之时,不眠之人,才能听得见。
入夜容易使人思绪万端,牵动愁肠,淅淅沥沥的雨声更使人愁上添愁,不堪其苦。
雨声不似愁难断,颠倒匡床月入棂。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雨声停了,天空放晴,可我满腹的愁绪却依旧绵延不绝,辗转难眠,清幽的月光照进了窗棂。
雨声:意谓小雨容易停,愁绪难排除。
颠倒匡床:指作者在床上翻来覆去难入眠。
匡床:亦作“筐床”,原指方正而舒适的床。《淮南子·主术训》:“匡床蒻席,非不宁也。”高诱注:“匡,安也;蒻(ruò),细也。”诗中指一般的床。
棂:此指窗棂,窗户上的格子。
如此绵密不绝的愁思,只教诗人无计可除,辗转反侧,不能安席。这时,月入窗棂,清冷幽绝的月光照着不眠的诗人。
第三句则把抽象的愁思具体化,说雨声不似愁思那样难断。
正面说雨声,其实意落反面,侧写了愁思比雨声细密绵长,这比直接描写更富有表现力,使愁思具体可感,更深刻生动,此所谓“诗有正写不出,须用反击始透者”。
结语余音袅袅,回味不尽。诗缘情而发,直抒胸臆,不务雕饰,不尚典丽,其朴实自然的风格,在当时是别树一帜的。
作者仕途绝望,只能“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
他既“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亦写出“孤愤”之诗,寄托其“仕途黑暗,公道不彰”,“真令人愤气填胸”之情思。
《夜小雨》以雨小衬愁浓的构思与“颠倒匡床”的细节,渲染磊落不平之气。这正是对现实的抗议。
其表现手法与《聊斋志异》“笔墨蹊径略殊,然其幽思峻骨,耿耿不自释者”则同也。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