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纲《野狐盘卧在寂寞的枕边》仍是回忆女儿阎荷的,狐狸皮风波和舍身试尿疗二事尤其让人感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然,这篇散文或许是多声部的,除了怀念,至少还有反思或反省。
张承志《油菜花》有意识流的跳跃,有水墨画的留白,细嚼慢咽之余,别忘了回味。
彭学明《流年》让人想到黄永玉的画,画的正是湘西的风景和流年。在流离失所的孩子眼里,屋脊是梭子,瓦槽是丝线,瓦可以串接成一行行诗歌和民谣,瓦房是钢琴和琴键,吊在屋檐下的南瓜花像风铃,睡在屋顶上的南瓜像一群在梦里的孩子。而油坊深居简出,笨重高大而又低调;仓库是一个永远沉默的老人,小木屋是母亲和妹妹手里的一本诗集,吊脚楼像赤脚的村姑和情郎,像开在河边的野花,长在山根下的蘑菇。这些乡野风景记录的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记录了一个家庭从流浪的屋檐到到宽敞的吊脚楼的全过程。流年是一个个平淡的日子,作者把它写成了一行一行的诗。正像吊脚楼后面的竹林,可以把阳光染绿,可以把鸟翅染绿,还可以把歌声染绿。
张守仁《读苏东坡<潇湘竹石图>记》只用了三行多一点来描绘图的内容,继而叙述图的流传和收藏名家,而最后一位藏家是邓拓,众里寻他千百度,高价卖来,不三年又捐给了中国美术馆。作者庆幸这幅镇馆之宝躲过了文革浩劫,然后赞颂邓拓之风骨,鄙薄姚文元之反复无常,至此作者的真实意图才得以揭櫫。而邓拓其命运其人品其才华又正好与苏东坡诸前贤一脉相承,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又至此斯文构思之妙方得以凸显。
叶延滨《夜雨扬州千年梦》写古香古色的民居,写瘦西湖的瘦,写高邮文胆双杰秦观和汪曾祺,最后以雨作结,营造一种如梦似幻的气氛。
刘心武《从卍的奥秘说起》信息很满,而重点是介绍了吴组缃的两篇被人遗忘或者忽略的小说《卍字金银花》《菉竹山房》,人性被压抑的悲剧是两篇小说的共同特点。
陈思和《看批判电影去》写文革中被拿出来批判的电影反而让人们趋之若鹜,而且使一些青少年得到了文学和艺术的启蒙和熏陶,这大概是始作俑者始料未及的。文中对某些电影的负面影响,也给出了中肯的意见。
徐怀谦《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由泰山的月色到三清山的鸟鸣,从月下顿悟的佛祖到对月抒怀的苏轼,从佛祖拈花微笑到父爱无声,无一不是在证明标题中的这个论点。作者对泰山月色的描写颇见功力。
石英《朱元璋新说》从心理剖析等方面散论朱元璋时代的那些大案冤案,涉及胡惟庸、李善长、刘基、徐达以及英年早逝的常遇春和自觉远祸而得以善终的汤和等人,谈古而不止于明,上下两千年人事典故信手拈来,随感而发,谈笑风生。
(摘自2021.11.17.~11.18.日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