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天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记录在这里。
前天抄写《心经》,毛笔“失灵”了,怎么用都不得劲儿,笔锋不见了,粗细控制不住了,我很恼火。
我恼火的时候,嘴里振振有词,老二过来给我解惑——他常常在我混沌的时候给我明示,他说,笔不好使,换一只笔就行了么,不要被工具限制住。
说着,就去笔架上拿了一只新毛笔,帮我沾湿、下墨。我心中隐隐心疼,但也决心改变,用信笔前端详了一下,发现这支笔的笔尖胖墩墩的,坏了,我心想,估计也不能好用了,我写的小楷用胖墩墩的笔头不对路啊。
果然,也不太好用,匆匆忙写完了,懒得再看写完的作品。
昨天早上醒来,还隐隐担忧毛笔不好用的事,继续坐下来写字。结果你猜怎么着?毛笔又好用了,虽然笔锋也会偶尔立不住——或许还是持笔姿势不准确,成功率提高了一倍。
而那时,我恰好在同步听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讲解《坛经》,讲到了六祖慧能隐居十五年,再度出山与广州法性寺与方丈众人参佛那段公案。
原文: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至广州法兴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同样一支笔,隔日使用,从“不好使”到“好使”,物品本身没有一夜之间长出本事,亦无可能变没本事,那是什么改变了呢?
老二一语中的,是心静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