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问句》
这个问句在本周读书会上的讨论中我有了相对深入的理解。
一次约练时,作为来访者,我觉得自己陷在负性情绪的泥潭中,越挣扎越痛苦。就像被困在黑暗中,不知道该走向何方。当时,咨询师问我:在这样的状况下你是怎么做的呢?是啊,我是怎么做的?回想那一段时间自己的应对方式,细细数来,竟然说出了1.2.3条。就在自己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竟然像黑暗中的人突然看到星星之火,而且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这星星之火越来越旺,给予我极大的力量,极大的温暖。看似无关紧要的一问:“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走到现在的?”“你采取了什么步骤,让事情没有变得更糟?”却促使来访者寻找挖掘出既有资源,增添无穷信心。
应对问句询问当事人一些很小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行动与动力是从哪里来的,特别是当事人针对问题情境的自发应对与处理。它激发当事人看到自己已经在发挥的能量与已经做到的小成功,以及有过困境的小小有效方法。它暗示着值得当事人去讨论既存隐含的自发力量,而减少被困境击垮的挫折感。
周青老师也谈到了她在教学中面对问题的应对方式。这又把话题引导到日常事务的应对方式,我也在思考:日常自发的应对最能映射出当事人的处事理念。面对乱哄哄的课堂,面对问题不断的差生,面对所有矛盾,给怎么办?最简单的最粗暴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只有一小会,焦点理念下的应对方式却是持久的,所以,遇事问自己:这种应对对解决问题有用吗?有效吗?有效继续,无限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