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句话说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知是对事物的认知,行是指你知道了,要采取实际行动。王阳明认为真正的知识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体现的,知行合一强调认知和实践的统一,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
若用一句话阐述知行合一,那就是将人性与动物性相融合,以动物的本能驱动人性,进而推动行为。这里要解释一个名词‘本能脑’,我从周岭的《认知觉醒》看到的,本能脑,也称原始脑,爬行脑,是人类大脑中最古老的部分,本能脑拥有大量的神经元,运行速度极快,达到11000000次/秒,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可以让爬行动物快速做出本能反应。如见到美食便想品尝,见到美景便想驻足欣赏。而人性,则是在社会规范与道德约束下,对行为的调控与升华,如分享美食、尊重他人。
知行合一,便是将动物本能与人性巧妙结合。它并非简单地以意志力强迫自己行动,而是让行动成为内心真实的渴望,使努力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我们不再需要刻意坚持,而是能够乐在其中,享受努力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比如人人都知道定期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益,但是却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因为人性都是懒惰的,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能站着绝不跑起来。只有内心深处真正渴望健康,通过运动过程产生的多巴胺,让你心情愉悦,放松生活工作中的压力,这个过程是不断叠加的。
因此要实现知行合一,我们要关注内心真实的渴望与需求。只有当我们真正热爱我们所做的事情,才能将其做到极致,实现自我价值。那些我们视为艰难之事,如早起、运动、阅读等,实则是对动物本能的挑战与超越。这些挑战是我们要面对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实质的成功。
对于普通人而言,成功之路往往布满荆棘。若能将那些看似违背动物本性的社会行为内化为本能般的渴望,必事半功倍。以读书为例,若把读书看做一项义务,在这过程中难免感到痛苦难以坚持;倘若我们能将读书与动物的好奇心相结合,每一本书都有相应的秘密,好奇心使我们想一一探索,这种源自本能的学习动力,必将使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
高考有些人能够脱颖而出考入名校;而有些人只能望大学而兴叹。这其中的奥秘在于,那些真正的学霸并非真的苦读,而是乐在其中;而那些未能如愿的学子,则可能真的在苦海中挣扎。这便是知行合一的真谛所在。
知行合一,实则是动物性与人性和谐共存的问题。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知行合一的精髓,才能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