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条子里出好人”
从小在
传统中式家庭长大
对于父母的教育
我的印象
便是体罚式教育
父亲是“棍棒教育”的信徒
他坚信:
“你只有在疼痛里明白错误
日后才会深刻地意识到犯错的代价”
可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父亲无疑是“恶人”
孩子们都自然跑到
母亲的“怀里”去寻求
安抚
母亲是典型的慈母形象
不争不抢、安分守己、温柔贤惠
但母亲最大的性格特点是
隐忍
这个词其实褒贬不一
看你如何去看待这个词
从主观角度去说
隐忍是为了不发生冲突
也可以说是避免某种客观因素的产生
就客观角度来说
当隐忍情绪散发后
负面情绪慢慢堆积便会引起
质变
那则是懦弱人格的形成
说起隐忍一词
我们不得不提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饱受封建主义的迫害
仍选择妥协的农村妇女形象
为了生活而生活
为了活着而活着
说回母亲
当然不可能和祥林嫂那般
只是将隐忍后的极端例子举出
记得我从小唯一一次被打
是因为小学偷偷去网吧上网
回家便被父亲教育了一顿
而母亲
从未打过我
毫不夸张地说
连一句重话也没说过我
母亲这样对待我的原因
便是我从小“懂事听话不惹人讨厌”
其实呢
我并不听话
也不懂事甚至还有些让人讨厌
骨子里尤为的叛逆
在青春期时
多次因脾气不好而气得母亲跳脚
母亲也只能选择“让着我”
甚至是“忍着我”
说实话
高中那几年
我并无自我反省这本领
更别谈体谅理解他人
母亲在那几年
也是饱受我的“折磨”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对于母亲来说是一种伤害时
是一次母亲在一段时间里
发觉我对她不太有耐心
总是去呵斥她,没一点体谅
母亲谈起那段“忍受”我的日子
她哭了
是那么地令人痛心
她的眼泪
是对我的惩罚
是对她隐忍儿女所造成的后果的忏悔
这一切无法怪罪任何客观原因
只是因为那份血缘关系
这一切本不是谁亏欠谁
作为孩子
我们得记住
父母是我们的天使
是他们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作为父母来说
其实你的近似于“溺爱”的隐忍态度
是在害了你的孩子
希望天下的父母
亦能学会不再那么隐忍孩子的任性
你的不说教
你的不责骂
会在日后变成孩子口中的不作为、不关心
其实父母所有的爱
都是一百分
毕竟虎毒不食子
亦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庭关系里
所有的感情
都得基于尊重
父母得尊重孩子
孩子得尊重父母
这样才会得以长存
也会少许多烦恼
愿你做个“棍棒下的好人”!
愿生活的所有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会写诗的佩佩琪(ID:PeipeiGeorge)】
一个快乐和美好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