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英跟着父亲坐车去了县城,在总车站下了车,有三轮车跟前跟后问去哪里呀,五毛钱,上车吧。
赵文斌摇头,他坐车来也是五毛钱,都到县城了还要五毛钱钱。自己长着脚呢,农村人长脚都能走路的,这个大平平整整的路,还不好走?
三轮车夫说,你挑着东西不累吗?把姑娘也晒坏了呀。来县里念书,姑娘有出息呀。
他看看女儿,要坐吗?赵红英摇头,走吧。
赵文斌挑着被褥垫子和行李箱,赵红英紧紧跟在后面。城里车子真多,街道像条河流,里面流着车子和穿着漂亮的城里人。自行车的铃铛响个不停清脆悦耳,汽车也使劲按喇叭。街道两边还有小小的店铺和摊位卖着包子鸡蛋油条烧饼,香气四溢,各种声音各种味道都混在一起,让人头晕,但是欢喜,她忍不住偷偷地咽口水。自家门口大马路上两边稀稀拉拉几棵树,半天才有一两趟车子,沙沙地一会儿就不见了。她紧紧跟着父亲,尽量不东张西望,怕一不小心就碰着人家自行车。
学校真的很大,一栋栋的楼房,还有图书馆,看书不要钱。镇上有个小书店,她陪同学进去过,一本书都要好几毛钱,比冻肉还贵,她口袋里一般只有两毛钱钱,她没买过。
父亲带着她办了入学手续,缴了费领了书,找到班级和宿舍。又把身上的零钱都塞给她,跟她说好好念,身体也不能坏,也买些好菜吃。
赵文斌拿着扁担绳子坐车回去了。回家的时候,自家的挂钟正好敲了四下,余音袅袅的。
银花,我还没吃饭。
银花就炒了饭给赵文斌吃,坐旁边跟他说,哪一天去山上买柴吧,不然近的地方都被人买去了,我们去老里面,挑出来费事,宁愿早一点找路近的。
山上的柴草,向山头主人买下一大块,踩了界,什么时候去砍都行。
赵文斌点点头。跟孙银花说红英那个学校很大,走进去还走许多路才到了报名的地方,找教室宿舍都花了些功夫。觉得女儿上这个学校真值,学校有气派。
就是要花不少钱。要不,多砍些柴,也能卖一些。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老二也上初二了,他能吃,还要吃好的,在学校买,天天都要钱。以前老大节省得多。
孙银花觉得老大老实,不图吃不图穿,把心思都放在书上,所以能念好书。老二调皮些,老三滑一些,也都不笨,要是把心思放一半在书里,大概也能考个普通高中念念。
赵文斌记得赵文杰说的话,要培养老二。怎么培养,他不清楚,他认得字不多,帮不上忙,只能他要什么,尽量给什么。能考上就想法子给他念。
老三,做事手脚麻利,留家里做事最好。孙银花说,给她念,能念到哪里是哪里,不然以后怪我们偏心。咬咬牙都很过去,这比以前已经好很多了。
刚上学没几天,老二的班主任来家访。老二的班主任姓李,比赵文斌大一些。傍晚的时候,推着车在门口问,这是赵红建的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