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网友将父母置办的年货,大部分都扔到了服务区的垃圾桶里。就她这种行为,网上黑她的声音不绝于耳:父母花费了那么的心血,就这么当垃圾扔掉了,实在是让人心痛!
其实,这个网友的确是有苦难言:贵州到黑龙江,坐飞机都要三四个小时,出国都没这么远。何况是自己开车,三千公里左右,路上怎么也要折腾,也要好几天才能到家。这些食品闷在车里,迟早都要坏到。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我真的很能理解她的做法,只是她扔东西的时候,不应该放垃圾桶。如果能找个干净一点的地方,总有人会注意到这些食物。若能将这份爱心传递给陌生人,她父母的苦心也算没有白费。
01
之所以站队网友这边,是因为类似的事情,我也遭遇好多次了。如果老人能够沟通,听得进去,也不用浪费这么多的粮食了。
每次从婆家返回的时候,我们都重复了好多遍:我那边什么都能买到,不要塞了!不要装了!我都不要!
我不知道我婆婆以为我在假客气,还是怎么想的。每次趁我收拾东西的时候,她稳如泰山地坚持她的主张:你现在不要,回去还得花钱买,你不吃我儿子还要吃呢。
公公婆婆那一代人经历过大饥荒,吃不饱肚子的记忆都刻到基因里。家里的剩菜哪怕还剩下一口,都是热了又热。如果剩菜里还剩下两片肉,她会拿筷子挑出来,下一顿跟新的菜掺和在一起。上一顿的剩饭,和新煮的饭混合在一起。
冰箱里的肉一大坨,发发复复拿出去解冻,又装回来无数次。新买回来的肉放起来,先消灭冰箱里剩的,结果是永远都是吃不完的僵尸肉。谁要是敢倒掉扔掉,他们瞬间一起给你上紧箍咒:就是不会过日子,尽浪费!
有一年夏天,我们带儿子在老家待了一天。返程的路上,儿子就发烧,上吐下泻。至于是吃了啥,真不好说。爷爷奶奶说冰箱里的东西,总不会坏的……
唉,说实在的,在婆婆她自己的地盘上,就算过得很不习惯,我也不发表任何意见。老年人几十年的生活习惯,要改变她的观念,那是比登天还难。
他们是那种过惯了苦日子的人,一串葡萄里先挑孬的吃,好的留到最后。可是放着放着,好葡萄也放坏了。而我则是那个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挑最大最甜的葡萄吃,要有坏的葡萄,就让它去坏吧。
02
今年我们早早就返程了。走的时候我特意把婆婆强塞进去的东西,一股脑拿出来了。可是,等我到家收拾物品的时候又傻眼了,不知道她啥时候又偷偷塞回去了。都是些啥呢?
一大坨那种盐腌过的白鲢鱼,塑料袋子里正淌着血水。这种鱼实在不咋的,肉很柴。就算是新鲜的鲢鱼,我几年都不会去买一次。她都当宝贝一样,偏要塞给你。
还有像上面那个网友一样,我也收到类似的爱心包裹--三四袋硬邦邦的肉,我也不知道里面具体是啥,更不知道这几包肉,在冰箱里待了多久。
还有,每次都少不了一大桶鸡蛋,每个鸡蛋上都印着红字。看上去跟我们楼下超市里卖的一模一样。我自己买17块30个。这说这是图啥呢?跨越几百公里的路程,一桶鸡蛋,我还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厨房里还有三四年前她带来半蛇皮袋的黄豆粒,还有去年的粉条,前年的味精……值得庆幸的是,今年总算少了萝卜和青菜这两样。每年给我们装十几个大萝卜,我真是头都大了。
家里的冰箱就那么一点地方,像黄豆之类放不坏的食品,在厨房还能随便找个角落塞进去。七八个大南瓜,跋山涉水,摆在家里开会,就像在庆祝万圣节。虽然有些占地儿,好在短时间也坏不了。
问题是那些五花八门的冷冻肉,塞也塞不下,放着又会坏掉,送人也是拿不出手。与其放在家里慢慢变臭,不如将那些塞不下的,一股脑扔到垃圾处。
不是我不懂得感恩,我也知道这是公公婆婆的一片好心。问题是我根本吃不完,没地放。临走时我就怕婆婆来这一曲,特地都拎出来了,还跟唐僧一样啰嗦很多遍:我不要,没人吃,装不了!
但这些话,老人根本听不进呀!
不管怎么样,你不要的东西,总会像变魔术一样出现在你面前,唉!
03
本来春节就是回去看望老人的。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去几次,没有一次会空手的。每次都会给老人买衣服,食品,保健品之类的。
比如今年回老家的时候,老爷子爱喝酒,照例是准备了几千块的好酒好烟。每年给他们买一身羽绒服。农村出门买东西不方便,特地给他们准备了五六箱水果,去山姆里买了一堆熟食糕点。还有一些地方特色零食之类的,后备箱塞满了,只能往椅子上堆。幸好提前灌好的几十斤香肠,早早发快递邮给他们了。不然,真不知道该咋办。
每次进家门的时候,我婆婆都乐得合不拢嘴。毕竟她一辈子生活的地儿就那么大,很多东西都没尝过。而我们也是尽量买一些不重样的,让他们尝个鲜。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买回来的年货,公公婆婆是发自心底地喜欢。
04
我并不是要拿这些来对比,我给他们买一堆硬核年货,她给我装一堆粗糙的山货。
我只是想说,不管是朋友之间,配偶之间,亲子之间,送给别人的东西,至少是对方不反感的吧?就算是我们喜欢南瓜粥玉米汁,也架不住几个礼拜都吃一样吧?
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总不能把他们认为是好的东西,去强加给我们吧?
在我们家,吃饭的时候,我儿子说想吃哪个菜,我才会给他夹。不喜欢吃的就不吃,随便他好了。如果硬要逼着他吃,两个人又要闹得鸡飞狗跳。可是我们是成年人了,面对父母的硬塞,胡乱发脾气那是孩子的专利。
我只能背着他们,蹑手蹑脚地将这份好意给扔掉了。有时候,沉甸甸的爱,会变成我内心的负担。
像我们这样的做法,写出来多半会被别人贴标签带节奏。可是留着一堆塞不下的“爱心”,我心里更是堵得慌。
除非这个问题还有别的解法,期待高人指点一二。
猜你喜欢:
01 扎心了,ICU病房里的生死抉择,是倾其所有,还是甘愿放弃呢?
03 盘点2024年我读过的那些书,系列三--醍醐灌顶篇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