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批改娃儿们的作业时发现,写作的结构、句子的表达都有逐步的提升。
最早的text to self的部分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口语的、还是写作的,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场景和真实的经历来自然、自如表达。
日记、歌谣、故事都做了日常的表达练习。
最早的动词运用有一些混乱不清楚,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表达之后,现在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实意动词和be动词区分使用、对于基本的4种时态,可以在任意场景里自由使用,同时还可以转换句式,这些都不是在概念中形成,而是在每天的阅读、写作中逐步形成的。
课堂上进行了动词的运用练习。
书写基本时态的句子。
动词的变化形式规则整体总结。
动词的形式的理解。
娃儿们的句子构建了自己生活的场景,特别真实生动,运用了各种句式,让自己的表达更加丰富了,关键是把句子结构理清楚了。
同时对于各种词类的区分、以及词的序列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书写时可以自如来表达。
当娃儿们自己把句子写在黑板上时,还可以自己来互相更正,在修改中明确自己该怎么表达,有了改错的能力。
接下来的text to text的部分,也在逐步提升结构能力,同时学会区分文本和自己的观点,一开始的时候分不清楚,无论是词汇、句子还是结构,整个篇章或者段落犹如一团浆糊,模糊不清,感觉自己无法理清思路,主要还是宏观的构架自己无法来理解清楚,缺乏耐力更加缺乏能力,无法区分相似的上下文的情景,或者有一些句子的结构理不清楚,意群模糊,所以造成自己的理解模糊。而当阅读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同时专注力也有了持续加持之后,自己的理解能力慢慢建立了,看清楚了句子的结构或者段落的层次。也明白有时候不需要每个词都懂,带着生词也可以把文章理解清楚,突破了害怕生词的能力。
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描画思维导图的过程。
如何来清楚理解并形成自己的陈述方式,从版面结构上清楚地展示出来,需要有理解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思路是一定需要清晰的。
同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述清楚,句子的辅助是少不了的。理解了,表达不清楚,还是无法真正形成传播。自己看不看得懂,别人能不能理解都不一定。首先是自己要能力理解得清清楚楚,别人也要看的明明白白。这都在考验娃儿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一次次的阅读和理解,让自己加强文字与文字之间的联系,彻底搞清楚作者表达的意图、作者表达的逻辑序列,甚至是作者的偏好,都可以在文字中真实地看到。这些都帮助娃儿们进一步地支持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逻辑 。让自己的思想有合适的出口来承载,轻松地体验到表达的乐趣。不用纠结在词汇和句子中,从阅读中得到的滋养会不断地在写作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