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首由郭兰英领唱,被人们传唱了多年的歌曲《南泥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歌舞作品《东方红》34首插曲之一,脍炙人口、享誉全国。
《南泥湾》创作于1943年,是当年“鲁艺秧歌队”,为开垦穷山恶岭南泥湾的359旅英雄战士表演的秧歌舞《挑花篮》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创作背景来源于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南泥湾所发生的生产故事。
南泥湾总面积6400平方公里,地处延安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心由三条河川构成,土地肥沃,全区可耕地面积达100余万亩,适合大规模垦荒造田。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说:“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开展生产运动。李富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加紧生产,坚持抗战》的动员报告。6月10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又提出“吃饭是第一个问题”,要求“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战胜重重困难,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1941年6月20日,朱德给八路军120师359旅的718和717两个团的领导人写了一封长信,对南泥湾生产作了具体指示,要求部队在农闲时建立起畜牧业、运输业、手工业和商业。
按照朱总司令的指示,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突破了农业单方面发展的局限,实现多行业协调发展。1942年开始,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边区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据有关资料统计,1942年359旅收细粮5451石,蔬菜10万斤,瓜5万斤,猪1819头,鸡473只,鸭107只。每人平均每月吃到2斤肉,每天5钱油、5钱盐、1.5斤菜。359旅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同时,还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化工厂、制鞋厂等。大光纺织厂年生产棉布9000多尺,生产毛毡千余条,毛巾2000余打;制鞋厂年生产单鞋2500余双,棉鞋1200余双;化工厂年产肥皂10余万条;被服厂年产单衣2.5万套,棉衣1.2万套;榨油厂年产食油2万余斤。还有木工厂、皮革厂、陶瓷厂等,产品除供部队所需外,有的产品还可向社会销售。由于产品种类多,质量好,受到边区广大群众的好评。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专门发表了《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指出:“朱总司令从前方回来后,竭力提倡陕甘宁边区军队进行工业、农业、运输业各方面的生产工作,以减轻人民的负担,改善部队生活,密切军民关系,帮助边区建设”,“经过披荆斩棘,耕耘种植,今天的南泥湾,已成了陕北好江南”。1943年,自给率更是达到了100%。截止到1944年,359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实现了在不受灾的条件下无须外援,真正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此时,边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朱德总司令开始关心仓库保管工作,勉励大家认真做好此工作,为抗日战争做充分的物资准备。359旅在开展生产的同时,不忘军事训练,坚持“劳武结合”时刻牢记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战斗任务。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面对敌人的围堵封锁,边区军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1943年,延安军民精心筹办了慰问品,并带上文艺节目,到南泥湾慰劳第359旅全体官兵。准备文艺节目的任务交到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院秧歌队在负责准备文艺节目时,想着应该排练一个和第三五九旅有关联的节目。
编创人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构思出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伴随着插曲在舞台上表演,插曲的名字就叫《南泥湾》。词作任务分到了诗人贺敬之的手中,他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359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歌词。再由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词谱曲。词曲谱写完成后,经过一番挑选由郭兰英演唱。一时间,这首《南泥湾》迅速在边区走红,并传遍全国。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指导安排下,一部歌颂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出来。在这部集中3000多名艺术家,专业、业余演员参加的大歌舞中,周总理亲自点名由郭兰英领唱的《南泥湾》加入其中。在这次演唱中,郭兰英带着总理和人民的信任、期待,对这首歌曲进行了细致的加工、处理,充分发挥了民间秧歌载歌载舞的特点,成功地进行了表演。这首《南泥湾》也“二度走红”,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名曲。
2024年是人民艺术家郭兰英从艺90周年。5月21日,“为人民歌唱——人民艺术家郭兰英从艺90周年系列活动”在广州举行。郭兰英是我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晋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从艺90年来,郭兰英塑造了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等众多经典舞台艺术形象,演唱的《我的祖国》《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八月十五月儿明》等歌曲传唱至今,为建立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和发展民族演唱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9月17日,郭兰英被党中央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