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教育领域,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育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幼教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也一直被人们所接受推崇。成人们喜欢看到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时所收获的独特的快乐体验,孩子们更喜欢和大自然做朋友,发现更多神奇的事情。恰巧现在正是微风和煦、阳光明媚的大好春日,而且中班级部接下来也要实施春天的主题课程,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充分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机会,也为了中班开展春天主题课程做好孩子们的经验准备,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中一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们一起在两个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了两次户外远足。
一、第一次远足
第一次户外远足,是基于班级种植区的种植需要。班级里有发芽的芋头、地瓜、大蒜等植物,在远足前,先请孩子们自行讨论了种植植物的条件(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等),甚至还有孩子说出了有的植物可以在水里生长,对植物培养的方式进行了拓展,但大部分孩子是知道种植需要土壤的,所以和孩子们一起确定了此次户外远足的任务——铲土。
工具:
“都需要用什么工具呢?”“铲子、桶。”另外,我们还带了一些泡沫箱子来装土。
铲土不是铲沙子:
“需要什么样的土?”“泥土多的,沙子少的。”“泥土里面有更多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
观察到的:
“冬天的时候这里的小草是黄色的,现在不光有黄色的小草的根那里还有绿色了。”
“刚才保安爷爷铲土的时候发现了一条蚯蚓,放在土上面了,我们把它拿出来养起来吧。”“你们知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吗?”“土里。”“干干的土里还是湿湿的土里?”没有回答了。那就观察吧。我们把蚯蚓放在那里没有动,一起搬回教室了。
回教室后的发现:
1.关于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不见了。”“你们猜它去哪里了?”“钻下面去了。”“你觉得蚯蚓喜欢生活在干干的土里还是湿湿的土里?”“湿湿的土里。”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
2.怎么种才好:
“老师,有小朋友把芋头种反了,他把尖尖的一头放在土下面了。”“那我们一起来观察吧,看看尖尖的一头在土下面的芋头能不能长出来。”“好吧,反正我觉得是反了。”“没关系,一起观察再下结论吧。”于是芋头尖尖一头向下和向上的对照试验出现了。拭目以待吧!
这是我们第一次远足的经历,和孩子一起讨论远足的目的和任务,需要的工具,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了解了种植需要的土壤的差别、蚯蚓生活的环境,还设置了一个对照试验,观察芋头的生长情况。第一次远足中,孩子们初步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草绿了,小植物发芽了。对春天也有了浓厚的兴趣,这么有趣的春天,变化这么丰富的春天到来了。
二、第二次远足
第一次远足时孩子们对远处的松树产生了进一步了解兴趣,但由于时间原因,来不及进一步了解,于是在这周我们又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幼儿园外面,近距离观察了解了一下松树。
有趣的松果: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落在地上的松果,来到松树下面就立刻被小松果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好吧,你们先来捡一下珍宝似的松果吧,但说好了,要注意安全,在老师看得见的地方捡松果可以,集合的时候要互相通知,迅速集合。几个小伙伴合作用一个袋子,大家都很厉害,捡了好多。
恼人又神气的松针:
在树下钻来钻去捡松果,“哎呀,扎头了,什么扎我的头了?”“是这个针扎的。好硬啊!”在被松针扎到后,看了看松针,来不及思考,又去继续捡。回来的路上我问了下“你们知道刚才扎到小朋友头的是什么吗?”“松针、针、不知道。”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松树了。
“为什么松树冬天还是绿色呢?其他的大大的绿叶子的树为什么冬天就光秃秃的?”孩子们都摇头。
“今天扎到我们小朋友的头的松针,其实松针就是松树的叶子,但不同的是松针的表面面积很小,没有那么多的散发水分的小气孔,还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像我们的衣服一样保护它,所以冬天的时候空气就不会那么容易把松树身体里的水分带走,它也不会那么怕冷了。我们才能看到冬天还有绿绿的树叶的松树。”
松果能干什么:
我们捡回来的松果那么多,都能做什么呢?于是利用餐后的空余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一下松果可以用来做些什么手工作品。
“圣诞树、小鸟、苹果、车轮子。”好的,那我们可以用自己捡回来的松果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了。开动吧!
第二次远足的原因是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对松树的好奇,对松果的向往。我们在之前就提前准备好了袋子,去的路上,先让孩子们思考我们除了观察松树还要干什么。“捡松果。”“做什么?”“做手工。”“做手工除了松果还可能需要什么材料?”“树枝、石头、树叶。等等”在一系列的讨论后,孩子们对此行的目的和任务也更明确了,也能尝试做好自己的小计划。在这次远足中,孩子们不仅按照自己的小计划捡到了自己满意的手工制作的原材料,还了解到了关于松树的小知识。
每一次的远足都有不同的收获,孩子们和大自然更加亲近了,也能在呼吸间中感受四季的更迭和万物的变化。大千世界处处可受启迪,孩子们通过他们的感官和体验,用手触摸枯枝、落叶、嫩草、新芽,感受这个富足又神奇的世界的馈赠,每一次都将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