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认知觉醒》第五章,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的努力,第四节至第七节的内容。
一、知识点
1、知识与认知的区别
真正的知识不是你知道了它,而是能运用它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必然包含有效的知识。这部分有效的知识是能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改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2、只学让自己触动的
人的能力是无法跳跃发展的,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一点一点向外扩展,而扩展的最佳区域就在舒适区边缘。
处于认知圈边缘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需求结合的最紧密,因此也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触动,进而与现有的知识进行关联。而他人认知体系中的很多知识,即使再有道理,如果距离我们的认知和需求太远,就相当于处在了学习的困难区。所以,我们不需要全盘掌握他人的知识体系,只需要掌握那些最能触动自己,离自己需求最近的知识。
“触动碎片”能够与自身紧密结合,慢慢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最终织出一张属于自己的认知网络。搭建个人认知体系的真相就是: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3、仅仅触动还不够,不是所有的触动都是有效的。触动产生并不意味着连接紧密,为了留住它,让它成为自己体系的一部分,就得想办法和它发生关系,产生连接。这种连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这会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作出反应。
(2)、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往往只关注自己是否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却经常忽视头脑中冒出的想法。其实这些想法是非常珍贵的,放过了它们,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和使用这些知识,因为实践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当你运用那些知识践行那些道理时,相关细节就会源源不断地显示在你的视野里。到那时,你不仅能成为认知上的强者,也会成为行动上的巨人。
4、无反馈,不学习。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缺少输出和反馈意识,虽然他们极其理性,甚至能以超越常人的毅力不断激励自己努力,但最终收获的仍然是痛苦和失败。
是否能及时、持续地正向反馈,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
所以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坚持,让理智脑苦苦地去“学学学”。
有了这种认知,人是会迅速改变的——会拥有清晰而强烈的作品意识,会更加重视输出和运用,会精心打磨作品,主动换取外界的反馈。
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只有不断产出,获得反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
5、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克·西里洛创立于1992年,其核心就是:先极其专注地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
25分钟只是一个参考标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设定工作时段,有的人可以集中精力半小时,有的人也许只能集中15分钟,只要到达了自己的疲劳边缘就可以主动停下来,而且这个“主动停止”的动作一定要坚决。只要坚持“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模式,效果会让人满意的。不管你能工作几分钟,只要开始了就尽力保持专注,把无关的事情都放在一边。
二、阅读感悟
在今天内容的学习中,作者谈到,通过情绪触动识别与自身需求结合最紧密的内容,紧紧地抓住这些内容,就可以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高效学习,快速提升。所以,作者提议“只学让自己触动的”。
找到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点,再结合在舒适圈边缘练习,让自己在这个点上持续行动,最后让自己发生改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最后实现自己的认知觉醒。
带着这样新的认知,以后在读书的时候,不再寻求尽可能多地记住书中的内容,而应该把目光关注在“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上,和由这个点引起的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让两者产生链接,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因为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
这章内容让自己触动的点很多,除了“只学让自己触动的”,还有“无反馈,不学习”,以及“番茄工作法”。
出于好奇,我百度了一下,“番茄工作法”为什么叫番茄工作法。
原来,1992年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番茄工作法”的时候,还是一名大学生,他常常因为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感到非常痛苦。有一天,他对自己说,我就看一看,我能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上10分钟。
于是,他找了一个厨房计时器,就为自己设定了10分钟的倒计时,结果一试,发现这样一来,自己竟然能专注地学习了。慢慢的,他将这样的方法不断优化发展,最终创立了一整套高效实用的工作方法。因为他使用的厨房计时器是一个番茄的样子,所以就把这套方法命名为“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时间管理领域的高效方法,是职场工作、读书写作、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品。其原理很好理解,专注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以此循环即可。不过在第四个番茄时段结束后,需要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
三、学以致用
一直以来,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不是一个能保持专注的人,很容易分心走神。“番茄工作法”,就是旨在让人能够更加专注于当前的工作,减少分心,减轻时间焦虑,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对“番茄工作法”很感兴趣,并且在阅读中尝试运用,切实体验了一番这种能提高专注能力的时间管理方法。
我手边刚好有一个计时器,还是两个月前购买的,就是想用它来提高自己的时间效率。但是,买回来后一直没有用过,现在正好派上了用场。
我在计时器上设定了倒计时25分钟,到时间有提醒。并且告诉自己,阅读25分钟后,休息5分钟,这5分钟必须完全放下书本,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窗外、收收衣服,甚至躺床上眯一会,但绝对不能刷手机、玩游戏,总之要真正地休息。然后开始了静心阅读,这种感觉还真的和平常不同,我知道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仿佛时间在这一瞬间变得格外珍贵起来。
如果搁平时,我肯定坚持不了这么久,要么会拿起手机随便浏览,要么会站起身干点什么,如果坐那儿不动,大脑更是思绪飞扬,胡思乱想些与读书毫不相干的事情。现在运用“番茄工作法”,设定一个倒计时的目标时间,确实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了。
期间也有想分心走神的时候,但理智马上把注意力给拉了回来,告诉自己,时间在分分秒秒地向前,不能让时光白白地流逝,然后竟然又静下心来。倒计时成为了一个鞭策自己的工具,激励着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到最后倒计时结束时,的的确确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成就感。
在做这样的训练之前,我觉得每隔25分钟就休息一次,会不会时间太短了。实践证明,这25分钟的时间,不愧是经过很多人的实践和反馈才确定的。它可以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更容易开始,而不会陷入拖延,同时也不会因为时间过长,让人觉得疲累而失去耐力。
关于“番茄工作法”,对我这种专注力差,没有自制力、习惯拖延的人,还是很友好的。应该尝试熟练地掌握,相信到那时,自己学习和写文的效率,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积极学习,尝试进步,力求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