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老师,不愧是名师,连这样司空见惯的事情都给大家介绍的这么详细,可谓是和盘端出了。
首先每次作业批改完之后,习惯性的分成四类(其实我们自己在做的时候也经常是这样的,接下来我们对照一下,跟管老师分的四了一样吗?)第一类是全对的,表扬;第二类是出现了典型问题的,要讲解强调;第三类有错,但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自己改正的;第四类是字迹潦草,需要返工,找主人一对一说明的。其次是能在教室里批的作业,尽量在教室里被,这就是面批面敢。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愿意这样呢?第三、作业最好是先批后讲。如果反过来会怎么样呢?这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订正卷子。考完试之后,如果说时间不允许的话,往往是直接订正。虽然说我们也经常强调,如果说出错了,自己要打一个叉,然后改过来,这样就知道自己是做错了,是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的话。孩子们往往不愿意在自己的卷子上做上标记的,甚至还有的孩子错了也不愿意改。所以说这一种讲评试卷的效果是应该是很差的。讲试卷是这样,讲作业的效果同样如此。
那么,作业修改需要注意什么?在管老师的这本书中,他经常用的一个词是订正,说实话,我读了好多遍,觉得这个订正的意思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修改。关于这个细节,我读了之后觉得跟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还是有相通之处的。不管是作业还是试题,既然出错了,那么都是应该引起注意,需要加强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说抄写类的出错,学生在修改时需要加强几遍呢?如果说是题目没有读明白的,出错了,这样的应该怎么去强化呢?(是不是可以去找小组长将题意说明1至2遍呢?或者说用自己的话在题目旁边注明)跟学生要反复强调修改作业,一定要自己改,抄来的作业是没有用的。反复强调做通工作之后,给别人抄作业的同学就会越来越少。管老师在这个部分的内容有一个细节,我们是可以学习的,比如说我们每天都会留写生字的作业,那么学生如果出错的话,让他将正确的字词写黑板上,全班同学进行朗读巩固。这样就扩大了学习的效果。粗心毛病怎么治?是不是这个话题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呢?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某个知识点,学生不是不会,但是反馈在试卷上就是出错很多。应该怎么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走进文章的内容吧!
治粗心有以下三招,第一招:作业要验算。验算这个词我也理解了几遍,觉得应该是检查。在平时的测验中,我们会强调做完之后要反复检查,平时的作业,也会有这样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每次的作业之后都写上三个字,已检查。第二招:粗心导致的错误要惩戒。这个就是之前谈到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内容的题目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说理解题目意思出错的话,就让学生将题干中的关键词圈出来,将题目要求抄写几遍以强化。第三招,建立错题本。说实话,我不知道这样的作业学生会不会认真,主要就是那些出错多的孩子,完成这样的作业作业量也会多,是不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虽然我也认可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我觉得保存试卷相对来说可能会容易一些。到了期中或者说期末测验的时候,将试卷拿出来复习,我想效果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