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文简会”需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部署、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提供了重要保障。
曾几何时,文山会海严重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大量挤占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整日奔波于各种文山会海中,淹没在堆积如山的文件里,各种“会长”“表哥”“表姐”,无暇深入基层调研,难以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形式主义的文风会风,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更滋生了官僚主义作风,让中央政策在层层传达中失去了原本的效力,与为民服务的初衷背道而驰。
“精文简会”的实施,为基层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文件和会议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精简高效的工作模式真正聚焦于关键问题和实际工作的推动时,政策能够迅速、精准地落地生根,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使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会更加务实、可靠。文山会海作为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力整治,有所改善。但也有个别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现各种变通方式,基层负担不降反增。如“红头”文件少了,“白头”文件如内部通知、口头指示、便笺、传真等多了;现场会议少了,视频会议、工作群多了……。“精文简会”并非一蹴而就,在实施过程中仍需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要持续落实“精文简会”,让基层干部真正放开手干好基层的事。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导向,进一步明确基层权责边界。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明确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精简文件和会议,倡导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基层干部也要养成写短文、讲短话的习惯,汇报工作提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事说事。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以文件和会议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单纯看数量和形式。对于能够切实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文件和会议予以支持,对于那些形式主义、没有实质内容的坚决予以取缔。推动单一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此外,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文件、视频会议等,提高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纸质文件和人员聚集,从而真正实现“精文简会”的目标,让基层广大干部从繁琐的文件和会议中解脱出来,切实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上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