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共同体热”的冷思考

-1-“教师教育共同体”是现代社会“利益共生”下的产物

关于教育,现在很热门的一个词是“共同体”,比如“家校共育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学科教研共同体”等。这是现代社会讲求高效、追寻价值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教师”作为一份职业,是大多数人眼中相对“稳定”的存在,也因此,很多人忽视了这份职业的压力,比如严格的师德师风要求,基础工作的考核要求、上课要求,课余时间“必须”的学习培训要求,自我提升的教科研要求和协调家长、学生的相关诉求,以及社会舆论压力等。现如今的教师,已不仅仅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站稳三尺讲台”即可的存在,而是被不知起于何时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卷”的存在——如“围城”一般,“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很迷惘。

于是,教育类的“共同体”应运而生——本文“教师教育共同体”泛指与教师行业相关的各类共同体,侧重于一个群体中的一类现象,而非专业术语。区别于我们熟悉的“团队”,“共同体”在强调“合作”的同时,更强调“基于共同目标下利益的达成”——顺势而为,这是先人流传下来的智慧,但在各类教育“共同体”兴起的今天,我反倒有些担心:“共同体”的存在,会不会让人性的弱点在“利益”的导引下肆无忌惮地展露,进而影响教育本质的纯粹与真实

-2-“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对人性的考验

“利益”是“纯粹”的天敌。再美好的愿景,但凡涉及“利益”,也会因人心难测而与初衷渐行渐远——人性是用永远经不起考验的。

从教师层面来看,当以“利益”为引构设目标而组建相关“共同体”时,会不会助长“去个性化”、“小团体”等不良风气?

教师最宝贵的是“独立思考”和“因材施教”的能力,这也是我认为“人工智能体不可能代替教师”的主要原因,但是,一旦教师以“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存在,就必须要以“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方向”为前提——共享资源与利益的代价是“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选择了这条路,便一往无前。

诚然,对年轻教师而言,共同体可以作为“速成”的庇护所,身在其中,既可以减省自我摸索的曲折过程,又可以沿着前辈踏出的“路径”尽量顺着直线奔赴目标;对核心成员而言,以“共同体”为依托,他们可以以自己现有的成果为基础,“选择”那些愿意“被选择”的年轻教师,在助力年轻人成长的同时,让自己的成果被更广泛地接受并推广。

但是,谁能保证身处共同体中的成员完全秉持自我提升、为教育深耕的谦虚、纯澈之心?

核心成员是否能相对公平地让每个成员享有成长与提升的机会,且在“求同”的同时看到“不同”,尊重个性发展?

每个成员又是否都具有维护共同体和谐发展的自觉意识?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关涉教师个人的教育本心是否纯粹以及是否经得起时间、事件的考验

这时,也许有理想主义者傲然独立:我要独善其身,路虽遥,持则能达,让时间证明一切!

但我个人尚浅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在如今“共同体”渐成趋势的现代社会,“独善其身”者或被边缘化,或“前行艰难”,或有“忧愁愤懑”之感压抑于心。个人再强,也终究无法与“一群人”抗衡——选择“独立”,则注定是一趟“孤独”之旅,而大多数人终究会因“耐不住寂寞”或“看不到希望”而选择放弃。

从教育层面来看,“共同体”是围绕“共同利益”而构设“共同目标”,为了证明目标的达成,共同体需要有“成果”的证明。这个成果,可以是论文、课例,也可以是课题、专著,但是,当我们过于追求所谓的“成果”时,常常会忽视教育之本,即教育行业,从来都不是一个“利益至上”的行业。欲将资本运行的速成之法打造教育行业的熠熠生辉,这本身就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3-秉持初心,仍是破局寻真之道

虽然我坚信教育的未来一定美好(因为制度会越来越完善,标准会越来越明晰),教师们也终将会在一方百花齐放的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教育热情、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经历曲折的探索。

以我为例,从踏入教师行业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做一个深耕教育教学的静默前行者,且至今依然坚守,但在坚守的过程中,我没少碰壁。

彼时,青涩懵懂的我初入职场,当我拿着用心撰写的文章寻求一位前辈教师的指导却换来“我要指导XX(同期入职),没有时间指导你”的答复时,我才开始关注职场中的关系——原来,倾向于埋头苦干的我渐渐与职场的大环境隔着一层障壁了。

后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我发现,“幸运”总是会偏向职场中那些“能言善道”者——沉默寡言没有错,但一定的情商是职场中的必需品。

面对职场中的如此种种,我知道,这是“融合”与“独立”未有协调的结果。本着自我完善和适应职场的双重需求,我不断反思,渐渐探索出自己的应对之法,那就是秉持初心

秉持初心,按照自己的步调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行,少比较,多自洽,告诉自己“存在即合理”,不骄不躁、不急不缓,如此这般,才能渐渐养成平稳的心态,以相对平和的状态面对职场动态。

想要“欲速且达”(求快从来没有不好,只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但是这很难拿做到),就努力加入所谓的“共同体”,在前辈教师的指导下享受“高效”带来的成就感,但记得提醒自己保持谦虚之心、保有思考之力,不因一时之得而骄傲,不因利益未得而失志。

想要保持独立(这也是我目前选择的道路),就沿着那条相对“孤独”的道路静默前行,累了,就慢一些,欣赏一下路边的小花小草,养足精神后,再昂首前行——全然见证自己的成长历程,把自己塑造成“想要成为”的样子,将生命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何等的自豪啊!

在高度社会化的今天,教育领域也许还会出现更多的新名词(比如前几年的“信息化”,近年来的“数字赋能”、“共同体”等),但无论教育如何发展,让更多善良温暖、努力执着的人能够将成为一名教师当作自己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选择,不作秀、不自私,不把教育当作谋求名利的砝码,这才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正道。如果还有点奢望的话,那就是希望上位者们能多看到那些深耕课堂、默默努力的坚守者、奉献者们——能够“被看见”,已经足够值得感恩。

图片来自AI生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