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选修了李亚敏老师主讲的《缔造完美教室》。虽然在没有加入新教育学习之前,没有听闻过“缔造完美教室”,但自从2020年初首次加入新教育学习,便对“缔造完美教室”产生遐想。
但由于怕难以付诸实践,于是之前的一年半的时间都没有选修这门课程。这个学期终于选修的了这门课程。
在第一次的直播课里,便被李亚敏老师的悦耳的声音以及亲切之感吸引了。由于需要提交作业,因此不得不阅读李亚敏和刘娟老师的合著《缔造完美教室——小学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屏蔽了好东西。翻开《缔造完美教室》,感动不时袭来。通过六年的挑战与扎根一线,刘娟老师以及她们的团队居然有了丰富而又系统的课程,的确教人茅塞顿开,似有相见恨晚之意。
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完美教室的根基》和第二章《完美教室的建构》由李亚敏老师执笔完成。第三至第九章由刘娟老师执笔完成。第三章《小蚂蚁教室的建构》是总括班本课程系统及开发原则。第四至第九章分别讲述了一至六年级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及案例。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读物,案例丰富,借鉴性强,关键是作为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孩子,爱教育的心,要有勇于实践,不怕麻烦,“我行我素”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也就是22日晚上《教师的使命》核心共读群里的第二次分享。领读人许丽芬老师在领读分享中说到,她连一个校级优秀都没有获得过,却出版了专著《做一个纯粹的教师》,被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老师赞美为“中国真正脊梁式的普通教师”。
许老师主张关注孩子,允许孩子课堂上可以哭,可以找这找那,也可以与老师海阔天空地聊,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对学生的接纳、尊重与善待。因为这一切就是孩子的天性、本性。教育是成全人的事业,而不是限制人的职业。
许老师将这些戏称为“难以存在的常识”,同时也认为这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的“内转”,并郑重其事地命名为“尘埃中的美学”。
个人表示愚钝,并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尘埃中的美学”,但依稀可以理解,尘埃中的美学是一种极度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学,是一种视教育为成全孩子成人的命业。于是,对“缔造完美教室”就有了更为深度的理解。
《完美教室的根基》主要叙述了三个问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自我实现;教育即人。在“教育即人”这个话题中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纬度进行了剖析。三个剖析命题是:教师:以教师为业,扎根教室;家长:接受专业引领,家校形成合力;学生:以卓越为目标,不断超越自我。
在此,我们仅就教师角度来予以交流。针对这一话题,作者表达了六个观点:1.职业认同是缔造完美教室最重要的开始;2.对生命的根本信任是缔造完美教室的基础;3.正视自己是缔造完美教室的重要因素;4.正确的儿童观是缔造完美教室的必备要素;5.了解人的发展规律,是教室朝向完美的关键;6.教师专业发展是缔造完美教室的不竭动力。
在“对生命的根本信任”话题中,作者引用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观点,信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针对恐惧的教室而言。让学生在教室里获得安全的教育。第二层是,教师对儿童生命、对生活、对世界的另一种“乐观”态度。
在“正确的儿童观”话题中,作者强调儿童是完整、发展、独立的人。在“了解人的发展规律”话题中,作者主要阐述了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和马斯洛需求五大层次理论。事实上,只有当老师正确认识并领悟到以上关于儿童成长的各种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陶行知在《教师歌》写到:
来,来,来,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
发现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
除非是发现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
了解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
除非是了解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里,
解放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
除非是解放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
信仰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
除非是信仰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
变成一个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
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
通过这首《教师歌》,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只有我们教师,以及教育,指向了人,指向了生命,指向了儿童, 我们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换句话说,只有教师低到尘埃里,把自己变成小孩,或者说当我们秉持了成尚荣教授所倡导的儿童立场,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改变,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拥有一个更加值得记忆,而且能够用来治愈一生的快乐幸福的童年,成为他们自己。我们姑且称他为“尘埃中的真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