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焦味”》
学过数学的都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生活更像语文,理性的东西往往被感性化,恰恰是这种含蓄的、感性的语言,品味之后让人顿悟。“焦点语录”与语文何其相似,今日,再品“焦味”语言,更觉其味无穷!
“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可能”。我们想改变孩子时往往带着极其明显的目的性,容易引起孩子的防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遇到孩子有问题,上来就谈解决是不可行的。你为了省时间,以为直线最近,谁知道,闹了半天,才得到一个挺讽刺的经验——“绕弯最近”!直奔主题,难以解决!若“先谈情,再说事”就好得多。有句歌词唱得好“心中有情,情像小溪水,怎叫妹妹不把你追随!…”你看,恋爱过的都知道,感受到对方的情,才能想“追随”!人同此心,情没到,说再多都枉然。因此与孩子谈事之前,心中得有情,这个情还得让对方感受到。你说你相信孩子,你理解孩子,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等于零。那怎样才能有情呢?第一,倾听他的话,第二,真的相信他,真的理解他。第三,感受他的感受。第四,少讲道理。因为“理越多,情越少”!第五,说话靠心不靠嘴。所以,“问题不是问题,你怎么对待问题才是问题”,“每一次问题的出现,都是契机——孩子改变的契机,家长成长的契机”。少唠叨,唠叨,把孩子仅有的内疚之心弄得荡然无存!表示肯定,表示理解,每一个负向事件背后都有正向的意义,先让坏的暂时存在,好的多了,坏的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