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是否正在独自面对压力?

每次开学,孩子们陆续进入校园后,有些孩子可能会经历紧张以及压力。有些孩子感受到压力时会有一些行为表现,比如孩子经常哭泣,或者你的“家长直觉”告诉你孩子相较往常有细微的不同。但有些孩子在承受压力时,并没有明显的表现。而且压力在成人与孩子身上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这也使得家长们有时对孩子的异常表现感到疑惑。

孩子们通常无法认识到他们的感受是压力,可能是他们不擅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感受。但是,就像成年人一样,孩子们在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困难情况或者变化时会感到压力。作为他们的父母,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体征和症状,这样我们才能帮助他们与压力共处。

孩子们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会有生理、行为、情绪层面的不同表现。

在孩子出现上述一个或几个症状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审视一下孩子的生活,并思考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出现压力。孩子们产生压力的一些可能原因有(Flinn & England, 1995; Jewett, 1997; Sbaraini & Schermann, 2008):

被过度安排的生活——太多的活动,而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来自学校的成绩或社交压力

不想与父母分离(分离焦虑)

察觉父母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

担心亲人的健康,或有亲人去世

父母离婚或分居

转学去新的学校或面对新同学

家庭住房不稳定,经常搬家

经历青春期和其他身体变化

孩子的朋友圈问题,包括争吵和来自同伴的压力

遭受欺凌

担心或害怕大范围事件,例如战争


试着和孩子一起拟定并度过你们的心理健康日。心理健康日是放松、减压和照顾自己的一天,它不会对你造成重大的压力或挫折感。心理健康日已被证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并使我们更放松(Afonso et al., 2017; Mariotti, 2015)。

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日可以设置在周末,孩子和家长都可以获得一个专注于为自己充电、从压力中恢复、清醒头脑并休息身体的机会。

在你们的心理健康日,家长可以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倾听。给予孩子完全的关注,并以开放和诚实的态度与他们对话。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担忧。充分倾听,避免评判,不要在他们说话时打断他们或草草下结论,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理解。

运动可以让身体自然释放让我们感觉良好的内啡肽并减少压力荷尔蒙。它有助于防止抑郁和焦虑以及增加自尊。问问你的孩子他想如何活动他们的身体,比如放一些有趣的音乐,和孩子来一场即兴舞会。

视觉艺术疗法、基于动作的创造性表达和富有表现力的写作等创造性活动已被证明可以减少焦虑、压力和情绪障碍(Stuckey & Nobel, 2010)。创作艺术是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的有效方式。比如和孩子一起拿出画笔画画吧,专注于玩乐,忘记所有的结构和规则。


压力专业课堂之适应负荷

适应负荷是指是在长时间内处理压力环境的身体和情感成本,它指日常生活中的累积效应,包括普通事件(长期的生活情境)以及重大挑战(突发事件),还包括由此产生的损害健康的行为,例如睡眠不足和昼夜节律紊乱、缺乏运动、吸烟、饮酒和不健康的饮食(McEwen & Stellar, 1993; McEwen, 1998; McEwen, 2007)。当环境变化或挑战超过个人的应对能力时,就会出现适应负荷超载(McEwen & Wingfield, 2003; Fava et al., 2019)。

可能导致产生适应负荷超载的情况是:(a) 暴露于可能决定慢性压力状态的频繁压力源;(b) 对反复的压力源缺乏适应;(c) 在压力源终止后无法结束压力反应;(d) 压力反应不足以应对压力源。

管理适应负荷的技巧:

1. 改变你看待情况的角度

如果你将某个事件视为威胁,你的身体更有可能产生压力反应,迫使你的身体适应,从而增加你的适应负荷。有时你可以重新审视你对事件的看法,以减轻它们带来的压力。

2. 参加有规律的体育活动

锻炼对健康有广泛的好处,包括提高你应对压力的能力。虽然定期锻炼不会消除压力,但它可能会让你更容易管理压力。

3. 利用有效的放松技巧

当身体在压力事件后没有充分恢复时,适应负荷会更大(McEwen, 1998)。结合深呼吸、瑜伽、冥想和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放松策略可以帮助你控制压力。



参考文献:

Afonso, P., Fonseca, M., & Pires, J. (2017). Impact of working hours on sleep and mental health. Occupational Medicine, 67(5), 377-382.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tirling Jr, J., Committee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and Section on Adoption and Foster Car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maya-Jackson, L., 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 Traumatic Stress, & Amaya-Jackson, L. (2008).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consequences of child abuse. Pediatrics, 122(3), 667-67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9). How to help children and teens manage their stres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pa.org/topics/child-development/stress

Barnes, A. J. (2016). Childhood stress and resilience. In Health promo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p. 85-98). Springer, Boston, MA.

Fava, G. A., McEwen, B. S., Guidi, J., Gostoli, S., Offidani, E., & Sonino, N. (2019). 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llostatic overload.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108, 94-101.

Flinn, M. V., & England, B. G. (1995). Childhood stress and family environment. Current anthropology, 36(5), 854-866.

Jewett, J. (1997). Childhood stress. Childhood Education, 73(3), 172-174.

Kim, K., & Smith, P. K. (1998). Childhood stress, behavioural symptoms and mother–daughter pubert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1(3), 231-240.

Mariotti, A. (2015). The effects of chronic stress on health: new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brain–body communication. Future science OA, 1(3).

McEwen, B. S. (1998). Stress, adaptation, and disease: Allostasis and allostatic load.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840(1), 33-44.

McEwen, B. S. (2007). Physiology and neurobiology of stress and adaptation: central role of the brain. Physiological reviews, 87(3), 873-904.

McEwen, B. S., & Stellar, E. (1993). Stress and the individual: Mechanisms leading to disease.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3(18), 2093-2101.

McEwen, B. S., & Wingfield, J. C. (2003). The concept of allostasis in biology and biomedicine. Hormones and behavior, 43(1), 2-15.

Sbaraini, C. R., & Schermann, L. B. (2008).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stres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 study of schoolchildren in a city in Rio Grande do Sul State, Brazil. Cadernos de Saúde Pública, 24, 1082-1088.

Stuckey, H. L., & Nobel, J. (2010).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rt, healing, and public health: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0(2), 254-263.


本文由“圆舞曲健康科技”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