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之案例2:我越操心,他越没信心
提问者的老公因疫情失业了。在一起十年,结婚一年,提问者刚刚年过三十,工作稳定,收入尚可;老公毕业不久就辞职创业,两年后加入同事的创业公司做运营,经营不佳,疫情后停运。提问者记录了很详细的老公的挫败的就业经历,各种尝试,也表达了因老公工作不顺利,自己的压力很大,还在双方家长面前替老公瞒着。想到这些年自己的不安、老公周而复始的在工作上的拖延、自己对老公情感上的依赖、想要要孩子的愿望、未来家庭经济的压力......提问者很痛苦,希望能自救,也希望能帮助老公。
李老师的回复建议有点“古怪”,建议提问者在未来一周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一小时可以离开老公,做自己喜欢的事,什么都可以。这个建议,是希望能打破这样一个怪圈:老公越是怀疑自己没有能力,提问者越是努力做事帮他,就越是证明了他的没能力。不如假设老公暂时就是这样了,没法更好了,在这个前提下,怎么做可以让自己过得好点?
提问者反馈的开端可以看出,之前把很多的关注放在了老公身上,以致看到李老师的回复,脑子有点空,想不到有什么让自己高兴的事。但她依然努力在六天里做了尝试和记录。发现天空美丽的云、看综艺节目、吃甜食、听自己喜欢的老歌、和老公一起出门逛逛,听老公边走边唱。努力取悦自己的过程让提问者找回了一些其他东西,情绪稳定了,老公的情绪也肉眼可见好了很多。提问者最后有一点不安的猜测,会不会自己包容老公的不改变,会助长了他的逃避?
关于这个案例的复盘,个人觉得很有价值。李老师提出帮助背后的另外一层含义事“看低”:你自己搞不定的问题,我可以搞定。助人者自己不这么想的时候,保不准被帮助的人不这么想。有时候,最好的帮助是不帮,意思是:“我相信你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如果对方明确表示需要搭把手,就不能放着不管了。从互动角度来看,“不帮”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把双方的权责分得更清楚,不必在自己努力面对自己问题的时候,担心自己会拖累对方,避免让受帮助的人背负某种情感负担。这好像也是阿德勒的“课题分离”,只是对亲密关系来说,分离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