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力量 教学思考

拱形这一形状在我们身边比较常见,学生还是认识和熟悉的,但拱形有多大的力量,六年级的学生是没有太深入了解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要认识到拱形承重的力量,还要交流分析拱形为何能承受较大压力?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这个难点的突破,必须借助于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用数据说话,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本课实验在操作上并没有什么难度,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推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通过在“没有抵住拱足的纸拱”上放重物实验,学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拱受压后,拱足会向两边推,这也为后续教学作下铺垫,而要使纸拱不垮,就得抵住拱足,这是学生都能想到的。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就要测试纸拱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纸,合适的垫圈,合适的抵住拱脚的物体,材料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实验的顺利开展,影响结论的得出。经课前尝试,我选择了厚书本的装订处侧面作为了抵住拱脚的物体,两边各一个;选择了和书本上一样但是一半大的打印纸做纸拱。明确实验要求后,要求学生观察纸拱的形状有何变化,这是需要强调的,因为这个形状的变化,也就是拱形受到压力时,将压力转移的特征。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掌握拱形承受压力时的特点:会将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提出:如何增强这座纸拱承受压力的能力?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自然会想到增加抵住纸拱的物体的重量或高度,就能抵消拱足的外推力,从而使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在学生掌握纸拱承重的秘密后,让学生自己亲手搭建一个西瓜拱,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拱形承重更大的力的原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
    1d5862002212阅读 686评论 2 0
  • 本课实验在操作上并没有什么难度,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推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测试纸拱的承重...
    梦君丫阅读 854评论 0 0
  • 1.《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
    科学陈老师阅读 608评论 0 0
  • 拱形这个形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容易看到,学生也认识和熟悉它,但拱形能承受更多的力量,学生却没有太深入的了解。通过...
    今天也是欧气满满的一天阅读 588评论 3 0
  • 本课实验时先通过观察教师的纸拱可以承载多少个垫圈的演示实验,学生明确什么是“拱顶”、什么是“拱足”,师生共同确定了...
    16abb4946c12阅读 554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