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里的行为,”为“乃低去声,是action,而不是Behavior;行为学指的是人的行为科学的理论部分,其中唯一体系完整的则是经济学,而不是Behaviorism行为主义,台湾的谢宗林现实把Behaviorism翻译为”触动主义“我认为是更为妥当的】
## 认识论是人的行为科学的学科
认识论,所探讨的是“人的”行为,而非一般的思考、见解和求知的活动,认识论是科学的一个部门,更确切地说是科学的基础。对于认识论而言必须将某一样东西,那一样从恒古的过去演化而来的的人的心智结构,默认为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
认识论探讨的是人的行为,并非是一般的思考、见解和求知活动,认识论是科学的一个部门,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是科学的基础。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一切都在变化,人的心智是不是永远都是现在的这套结构,过去是什么样的,未来会不会继续演化,或许自然科学能,或许不能给出一个解释(其实对于前人类的和后人类的,以及非人类的人类心智逻辑结构”人的心智“是无法理解的)。但对于认识论而言,必须把人的心智逻辑结构视作永恒不变的存在。
正因为人只能理解人的心智结构,所以在人的行为科学的体系下,所言的行为皆指人的行为。对于非人类的存在,它们的心智结构——人所无法理解的,是不是行为完全不在这门学科的考虑之内。
## 行为学的起点
人的行为科学的所有理论和概念,都蕴含在“行为”这个范畴内,只需要对“行为”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也便可以阐明人的行为科学的所有理论。行为范畴中包含了因果观和目的论,行为范畴——这个预设的存在是一切认识论的起点,也是行为学的起点。
人的行为范畴是先验的,先于人的一切经验的。一切认知的前提都需要运用到这个行为范畴(也可以称其为人的心智结构)人与动物的区别,有很多“解释”,有的说人能使用工具,有的说人有理性,有的说人有情感、能组成社会等等众说纷纭。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心”,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行为范畴的存在。引用米塞斯的话则是:一个必然完整清楚呈现在每个人心中的自明之理。
人的行为科学分为行为学和历史,经济学是行为学目前唯一成体系的一部分,它便是基于这个先验的行为范畴进行研究的。首先对其中必然伴随每个行为的行为元素进行明确的分析阐述;然后运用假想的方法(也叫假构法),对比较特殊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比如研究劳动负效应的时候,构想一个没有劳动负效应的世界。检验行为学-经济学的定理的方法与自然科学的可证伪方法也是不同的,,前者端视能否还原到一般的行为范畴,才能保证某一定理——至少在人的理智范围内——是可靠的。
## 先验的行为范畴的有与无
**人心无法想象违背行为范畴的存在**,比如无法想象一个行为是没有目的的。
正是这个人的行为范畴,让人有别于他的祖先——不具备行为范畴的,一直存活至今,或许人的祖先也有一套心智工具、一套行为范畴,但是那一套行为范畴与人的相比——那套非人的行为范畴——并不适合真实的对世界进行认知,所以在演化过程中,他们——非人的行为范畴的祖先——消失了;也让人有别于动物,比起依靠本能生存的动物,人,理智的存在,可以在不可兼得的选项中做出选择,而理智在理论层面所指的正是这一套行为范畴。
人的行为范畴在有跟无之间是有明确的界限的,在演化的过程中,从非人的行为范畴到人的行为范畴,不是部分”是“部分”不是“,而是”是“跟”否“的区别。人心甚至无法想象一种不具备完全的行为范畴的人的心智是什么样的。
## 外在世界是不是真实的?外在世界能否独立于人心而存在?
外在世界是不是真实的,这个问题在宗教和哲学中有很多争论,但这些争论大多超出了人心所能认知的范围。对于难免一死的凡人而言,外在世界的真实性就在于:人,无法无所不能,无法仅仅依靠自己的愿望就能达成目的。人不仅仅受制于自然法则和胜利法则,也受制于行为学的法则。所以,我们在这里把外部世界定义为:决定人的行为行得通或行不通,成功或失败的外部事物。
至于外部世界是否独立于人心存在,也无需更多的争论,千年前的医生对于细菌的看法和现在的不同,千年前不知道细菌的存在,但并不影响细菌对于疾病的影响。
## 因果观和目的论
我们的宇宙中是存在因果关系的,用门格尔的话来说就是:_**一切事物都受因果规律的支配。这个大道理是没有例外的;并且,我们若要在经验的范围内,去找寻这个原理的相反例子,也将是徒劳无益的。**_
因果观的原型简单来说就是a产生b。a产生b也是完美的因果律。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比如量子力学,发现a可能产生b(n%)也可能产生c(m%),这些通过统计法则得出的数据,在目前的手段下只能如此以或然性的方式表述,但这并不是否定因果观存在的理论,只是目前的手段无法将a分析为p和q,p和q严格对照产生b或c。换卷话说,这并不是对因果观的否定,而是人目前认知的不足。
按照[方法论的二元论原则](https://www.notion.so/d83575e0b33643c5b3bf3e75dd427afd?pvs=21) 我们区分了两种因果观,一种是机械因果观,另一种则是目的论因果观。前者对应到自然科学的领域,(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和逻辑学是函数对应,属于非目的论因果观和非机械论因果观),目的论因果观则对应到人的行为科学。
基于目前人的心智能力,人心是认识不到一切的动因,也认识不到万物的起源。哲学上去找寻一切的动因,神学、玄学认为有一个主宰,他们有一目的引领人间世事,这些都超出了人心的认知范围,换句话说超出了理性的认知范围。行为学所言的目的因,严格限定在人的理智范围内,是人的目的因,而不是人心所无法认知的“目的因”。
人的行为科学分为一般理论层面的行为学和经验具体层面的历史学。这两者的研究虽然都是目的论因果观,但是在历史层面上,是得不出普适有效的规律的。但历史的研究经过严格的程序之后,到了最重的一个给定——人的价值判断,在这里启动历史学特有的了解工具(用柏格森的话说就是:一种同理心,指一个人赖以带入某个对象的内心来鉴别它有那些独特性,所以也是难以形容的性质)了解确立了某个人或某一群人,曾基于某一明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了达成某些明确的目的,采用某些技术方法作为手段,从事某一明确的行为。了解试图进一步评估这个行为,看其产生的效果,以及该效果的强度;并且,为每一个行为定位,端看其在历史中发挥过的影响分量。历史学家所找的原因,正如上文所言是人的目的因,而不是更高存在的目的因——无论存在与否人心所无法认知的,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是严格在人的理智范围内进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