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是第二章“走向‘幸福完整’的新阅读”,在此章中,朱永新老师提出可以把新教育阅读观归纳为几个基本理念或原理。
第一幸福阅读论
幸福阅读大致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幸福是人的基本权利。
其次,幸福的实现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手段。
再次,真正的幸福和道德追求是统一的。
最后,幸福的追求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
第二,完整阅读论
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更多是单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教育的质量不是分数,而是成长。
作者提出,新教育视野中的新阅读也理所当然是指向全面和谐人格的自我实现的、完整阅读、全面阅读与和谐阅读。
首先,完整阅读是全域化的。
不少老师也将自己优于所学专业之中满足于从教科书走向教科书未能有趣有料的释放出学生课本质与品质趣味与深刻。正如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所演说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变,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其次,完整阅读是统整化的。
再次,完整阅读是个性化的。
新教育认为地在完整的人从根本上讲,只向每个人的人格或个性的完整性,指向每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每个人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长,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这一方面,作者谈到了很多的古代读书法,其中包括明代学者张溥创造的七分读书法。张溥把读书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遍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好写的文章投进火炉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到烂熟于胸为止。
三、对话阅读论
对话是崇高的。
对话是交互的。
对话是永恒的。
四、境界阅读论
清朝的张潮在《幽梦影》里就有“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的说法。揭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扩展,人的阅读境界也步步提升。
著名学者杨义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破”字有了三重解释。一是破烂之破,把书都读烂了,喻读书之勤;️二是破解之破,读书读到打破砂锅问到底,喻读书之多思和深思;三是突破之破,读书读到如古代画家画龙点睛,破壁飞去,喻读书只有原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