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写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苏轼曾写到: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王维曾写到: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由此可见,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对花情有独钟,花是美好的象征、是浪漫的象征、也是纯洁的象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看看鲜花帝国背后的故事。
对鲜花的热爱促使人们增进了对自然规律的了解,发展出了全新的育种技术、更先进的种植温室,还有全球运输系统,让鲜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从19世纪到20世纪,有关鲜花的各种生物信息不断被解密,农场里的种植者也在不断创新,通过新技术种植出更高、更直、可以反季开放、花瓣没有一点瑕疵的花。康乃馨和菊花曾经是两种最流行的鲜切花。这并不是因为大众消费者喜欢这两种花,而是因为种植者找到了一种能让它们一年四季都开花的办法。花商们只要能获得稳定的供应,就会想方设法,把它们用在各种场合、各种节日中。
除了颜色和形状,气味和寿命也是研发者需要权衡折中的特性。曾经有一种以薰衣草玫瑰为基础开发的新品种玫瑰,以香味浓郁而闻名。但是,散发香味需要耗费鲜花大量的能量,这样就会缩短鲜花的寿命。所以,它们主要被用在婚礼上,只要维持当天的光鲜亮丽就可以了,没人会在意花期的长短。不过,市场上更多的鲜花其实是没有香味的。因为在培育过程中,人们更关心它的存活时间、是否适合运输、外形是否完美,至于香味,早就消失了。
随着20世纪铁路的发展,人们开始在气候适宜的西海岸种植百合、郁金香等花卉,再利用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批量运送到美国各地。加州的洪堡县也因此成为了百合之乡。加州除了气候合适,移民数量也很多,这些劳动力给加州吸引了更多的花卉种植者。
在鲜花这个看似美丽浪漫的行业中,也隐藏着人为改变自然物种、劳动剥削、环境污染等负面现象。
现代花卉产业中的育种环节,其实是很有讽刺意味的。花朵原本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但人们却希望它们不再起到原来的作用。鲜花存在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繁殖,或者死亡。我们却希望鲜花最好不掉花粉,或者根本不产生粉,香味也最好别把蜜蜂招来,插在瓶里开得越久越好。现代鲜花变得更顺服、更好养,季节性也不那么强了。但是,这样也就失去了植物的个性和激情。人们竭尽所能地利用一切科学和技术手段,让花变得不像花。
鲜花的各种特性,长寿和香味,颜色和形状,这些因素根据市场需求和花的能力进行各种折中。花儿们失去了原有的香味,换来了更久的瓶中生活,失去了独特个性,换来了长途跋涉的能力,寒冬腊月也能在人们桌上盛开。而且,对鲜花行业做出很多贡献的人很有可能却没有得到回报。
与其他行业类似,对第三世界劳工的剥削在鲜花产业中普遍存在。一方面,花卉为厄瓜多尔人带来了就业机会,使当地的经济得到了增长,让本地人免于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但另一方面,花卉农场的工作工资低、强度大,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药品,但只有22%的工人受过相关培训。工人们一般都戴着简陋的防毒面具进行操作,甚至是毫无防护。农业污水排放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隐患,花卉栽培行业可能会对整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构成严重的威胁。
鲜花行业中美的部分,人们是怎样用鲜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发明节日来互赠鲜花的呢?
迈阿密拥有进口玫瑰最主要的港口、机场和自由贸易区。全美国88%的进口鲜花都通过这个机场运送。在这座城市里,相关从业人员超过了6000人。
对于那些每天只赚六七美元的厄瓜多尔工人而言,迈阿密机场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但他们种出来的鲜花只需要几个钟头,就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离开机场后,鲜花会进入一个由进口商、出口商、货主、经销商、拍卖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构成的巨大网络中。假设有一批玫瑰要被运往纽约曼哈顿,周一在厄瓜多尔采收,装箱货运,在略高于冰点的温度下低温储藏24小时。周三抵达迈阿密机场,机场检查速度很快,这批玫瑰当天就会沿公路运走。再过24小时以后,周五清晨,这些美丽的厄瓜多尔玫瑰就可以出现在曼哈顿大大小小的花店中了。
在花卉贸易中,还有一种很著名的销售方式是荷兰式花卉拍卖。与那些从迈阿密机场去往四面八方的花卉相反,荷兰的花卉拍卖,则是全部鲜花都被运往一个叫阿斯米尔的小镇,这个小镇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附近。别看是个小镇,它可是全世界最大的花卉贸易中心。大部分在欧洲市场出售的鲜花,包括销往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的鲜花,都在这里进行交易。这里的鲜花交易量,占到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说到这,再跟大家介绍一个名词,叫做荷兰式拍卖系统。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切花经由这个系统供应到全球市场。
人们每天都要买上千万枝鲜花。为了培育更好的品种,整个行业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于是我们有了蓝色的玫瑰、不掉花粉的百合,或是能在瓶中存活20天的非洲菊。不论这些鲜花是否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它始终还是承载着人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