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丨学习鲁迅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任翔 语文建设杂志 2023-04-03 15:55 发表于北京

(本文约6652字,阅读大约需要19分钟)

【摘 要】鲁迅是语文教材选入作品最多的作家。鲁迅精心创作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经典,创造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文学形式和深邃的主题思想。他早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其作品的价值正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知,鲁迅精神也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百年来,无数青少年在语文课上读着鲁迅成长,鲁迅作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学语文教师要了解鲁迅,把握好鲁迅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积极引导学生读懂鲁迅,理解鲁迅深沉的爱、深刻的反省精神和无畏的批判勇气,使鲁迅精神薪火相传。

【关键词】鲁迅;文学经典;鲁迅精神;中学语文教学

有着“民族魂”之誉的鲁迅,以思想家的理智、文学家的激情、革命家的敏锐,深刻地剖析了中国人,并进行了彻底的民族反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位作家可与鲁迅相提并论,也没有人可以取代鲁迅。如果从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作品被选入北京孔德学校自编的《初中国文选读》算起,鲁迅进入中学语文课堂已一百多年。百年来,无数青少年在语文课上读着鲁迅成长,鲁迅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现在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被选入12篇,他是语文教材选入作品最多的作家。讲好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那么,怎样才能更深入透彻地讲好鲁迅作品呢?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全面了解鲁迅人生经历

讲好鲁迅作品,首先要了解鲁迅的经历。鲁迅(1881—1936)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传统的书香之家,祖父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进士,父亲是秀才。后因变故,经历了家道中落,感受到了人间冷暖。鲁迅少年时就读于私塾三味书屋,系统地接受了传统教育,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陆师学堂所属矿务铁路学堂。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西方先进的书籍和报刊。他1902年留学日本,更是广泛研读欧洲进步的科学著作和文艺作品,并开始译介西方小说。鲁迅的挚友许寿裳曾谈到鲁迅在弘文学院求学时,常常与他讨论三个问题: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1]鲁迅始终在追寻疗治国民劣根性的良方。1909年回国后,鲁迅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辛亥革命后,鲁迅任职于教育部并兼任北京大学讲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和《新青年》杂志同人编辑,从此开启现代文学创作之路。1926年,鲁迅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1927年底到上海,自此开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左翼文化运动。这也是为什么鲁迅的思想和见解能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的缘由之一。鲁迅的一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学工到学医再到从文的过程,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思想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深刻思考。鲁迅身上既有传统的品徳,又有现代的品格;既有工学的严谨、医学的细腻,又有文学的浪漫。这种丰富多元的品性使其思想变得敏锐而又深刻。

鲁迅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正是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四一二政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鲁迅或是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用手中的笔表达了对国家与民族最深沉的爱和最深切的反思。在三十余年笔耕中,鲁迅留下了大量著述,涉及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思想研究、古籍校勘与研究以及日欧作品翻译等,今有《鲁迅全集》一千余万字传世。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统编中学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选了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出自此书;《社戏》《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这些课文出自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些课文出自《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在讲解课文之前,语文教师应阅读这些文集,便于更全面地了解鲁迅,更好地解读鲁迅作品。

鲁迅首先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从纯文学角度看,世界上与鲁迅同样辉煌的作家也有不少,却很少有能像鲁迅这样,将自己的思想与一个民族的社会改革紧密相连,并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以至成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从而获得“民族魂”的崇高荣誉。可见,鲁迅不是单纯的作家,而是一位以文化巨人和思想家的智慧参与了历史进程的卓越文学家。他既是我国旧文化的伟大批判者,又是我国新文化的伟大开拓者。在五四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中,在新旧文化的博弈中,鲁迅都是站在最前沿的旗手。鲁迅所开辟的文化方向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前行的方向。鲁迅还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但鲁迅又不同于其他的民族英雄,他的英雄行为集中体现在为中国人的精神觉醒和思想解放作出独特贡献。鲁迅的一生始终在战斗,他的革命性和不妥协性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为卓绝的代表。他利用手中的笔,用文学这一特殊形式,发掘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新生、绝望与希望,写出了几千年封建社会造成的病态民族心理结构和愚弱的国民性格,竭力把中国人从殖民主义的精神奴役中解救出来,也把自己从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形成的愚昧、麻木、守旧、逆来顺受的精神羁绊中解救出来。因此,鲁迅的着力点始终放在对束缚中国人精神解放的文化批判上。语文教师只有了解鲁迅,才能较好地把握鲁迅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才能引导学生读懂鲁迅,理解鲁迅深沉的爱、深刻的反省精神和无畏的批判勇气。

二、透彻理解鲁迅作品特质

鲁迅处在中国文学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激变期,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并精心创作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经典,关键在于他创造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文学形式和深邃的主题思想。

鲁迅创造了独特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文学创作率先使用纯熟的白话体,它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与古典白话文学有着根本区别。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开了中国白话小说先河,也使白话语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鲁迅的文学语言精练、准确、鲜明、生动,既汲取了传统语言的典雅,又吸收了白话语言的清浅,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就如有些学者所言,“鲁迅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有机融入了古语、外来语、方言的成分,把现代汉语抒情、表意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2]。在小说和散文里,鲁迅爱用白描,如《故乡》开篇:“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淡淡几笔,不仅将故乡冬天的阴晦天色下的旷野尽收眼底,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凉。又如描写孔乙己的形象:“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鲁迅用极简约的笔墨,写尽了孔乙己的落魄神态和个性特点。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白描手法:“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些动作串起来如同电影画面,令人难以忘怀。除了白描手法,鲁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也常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使作品语言摇曳生姿。比如《社戏》里的叙述方式,就是叙述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作文的范例。鲁迅的杂文语言更是收放自如、精辟犀利。从《记念刘和珍君》里随意拈出个句子,就足见其非凡的语言创造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总是能随心所欲地驱遣汉语的各种表达方式,白话与文言并用,排比与复沓交叉,陈述与反问互衬,等等,他把汉语的表达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这么说,能读懂鲁迅的语言,也就容易读懂文言文,更容易读懂白话文。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鲁迅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在写作中模仿,不断提升语言的感知力与创造力,逐步读懂鲁迅作品语言背后蕴藏的博大爱心与深厚思想,进而爱上鲁迅、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

鲁迅创造了新颖的文学形式。鲁迅所写的文学形式新颖别致,每一种文学类型几乎都是一种审美创造。他既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又融合了西方文学的结构方式。他的每一篇文学经典都别出心裁,既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别人,即使是同一类型题材的作品也不相同,如《孔乙己》和《白光》。在《孔乙己》里,全篇的情景和事件通过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徐徐展开,在客观、平静的叙述中,渗透着对科举制度和病态人性的批判;而《白光》则运用象征手法和戏剧结构,将陈士成屡试不第的遭遇浓缩在一天里,并通过挖银子这一情节将小说推向高潮,以此揭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戕害。诚如茅盾所言,“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3]。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两大题材小说,他创作的每一篇小说形式都独具匠心。鲁迅一生没有写过鸿篇巨制,大多作品仅仅数千字,《阿Q正传》和《祝福》也不过万余字,但又有谁能撼动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阿Q正传》是最早走向世界的经典之作,鲁迅精心营造了作者、读者、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全知视角编织了多线条的结构形式,从对阿Q姓什么、名字怎么写、籍贯在哪里的无知状态,到将叙述者的视点集中于阿Q的行为与意识,从初见阿Q的可笑到了解阿Q经历的可怜,再到感知阿Q结局的可悲,这种层层递进的情节发展,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终于“在阿Q身上发现了自己”,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祝福》则将“我”“祥林嫂”“鲁镇”之间构成三重关系。祥林嫂与鲁镇的关系是明线,自然最受读者关注,“我”与鲁镇的关系是暗线,常常被忽略。小说的精妙在于最后安排了“我”与“祥林嫂”相遇,并让祥林嫂扮演了灵魂考问者的角色,从而将明暗两条线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最终发现“我”与鲁镇是一种无法逃离的关系。这种看似不经意的结构形式,充分显示了鲁迅驾驭新文学的超强能力。语文教师在讲解鲁迅作品时,除了单篇讲解,不妨进行专题解读,比如将选入教材的鲁迅小说组成一组,从小说形式切入,进行多角度比较,这样可不断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帮助其领悟鲁迅作品的巨大魅力,逐步提升其文学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鲁迅创造了深厚的主题思想。鲁迅不仅创造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学形式,更重要的是,他把文学当作疗治国人灵魂的良方,从而升华了文学的教育功能。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之所以作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其实也是看到了文学所具有的特殊功效。他说过:“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4]鲁迅期待通过文艺启蒙的方式,使当时的中国人能够摆脱精神奴役,从蒙昧、麻木和无知的不觉悟状态中走出来,成为“精神界之战士”。鲁迅高度关注人的主体精神建构,始终坚持他早年撰写《文化偏至论》时所提出的“立人”主张,“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5]。在鲁迅眼里,“立人”不只是将人从物质文化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关键是要使人从精神文化的禁锢和奴役中解放出来,获得人的解放和个性的解放,从而获得主体意识的觉悟、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这种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则是成为“真的猛士”的前提,一旦完成人格的现代转变,就能够真正做到“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还曾就为什么写小说作过解释:“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6]正是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两大文学题材。他在表现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疾苦。《故乡》里最撼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穷困,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出的心灵的麻木。《祝福》里最令人痛心的不只是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而是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成了人们的笑料。《阿Q正传》正是对现代中国人精神病态的揭示与反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揭露造成人的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鲁迅认为,只有彻底消除传统社会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中国人才能成为具有现代性格的国民,具有现代意义的国民,也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真正走向现代化。鲁迅作品蕴含着丰富而珍贵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师要充分吸收学界的鲁迅研究成果,组织学生开展演讲与论辩等多种学习活动,充分发掘鲁迅作品独特的育人价值,使鲁迅作品成为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发掘鲁迅精神价值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在送别鲁迅时,国人给予了鲁迅最崇高的荣誉——民族魂,这是中国人民崇敬鲁迅的最好证明。作家郁达夫在缅怀文章里就这样评价鲁迅:“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7]教育家叶圣陶也在悼念文章里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荣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而这个,就是中华民族解放终于能够成功的凭证。”[8]今天,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鲁迅精神越来越被世人认可,其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深刻认知,鲁迅精神已成为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

百年前,鲁迅找到了落后民族之所以落后的原因。一个国家不仅要致力于物质文明建设,还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一个社会物质生活富裕了,更需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了,更需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在当今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道德沦丧、人性物化等社会现象,鲁迅精神更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鲁迅能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以文学创作从事中国20世纪初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革新的伟业,在小说中解剖了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造成的畸形社会心理,揭示了以阿Q为代表的国民劣根性。这些文学经典穿透历史,逼视现实,在对民族历史的反省中,发掘了我们民族的苦难与新生、绝望与希望,显现着时代精神,鲁迅也自然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化身。鲁迅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力量和未来,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促使社会进步、重铸国民灵魂的巨大现实意义。

鲁迅作品是中学生阅读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代中国人阅读中持续不减的热点。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歌颂了中国自古以来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脊梁式人物。《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杨徳群等四十余位被害的青年学生,《为了忘却的记念》里的白莽、柔石、冯铿、胡也频、李伟森这“左联”五烈士,他们正是鲁迅所弘扬的脊梁式人物。鲁迅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9]。鲁迅的思想历久弥新。语文教师在讲解鲁迅作品时,要担负起传承鲁迅精神的重责,让学生永远记住鲁迅,继承鲁迅精神。继承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争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拿来主义”的开放精神、时刻剖析自己的反省精神、不媚俗不取宠的独立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精神、崇尚自由个性的人道精神、不落窠臼的创新精神,还要继承他追求卓越的学习精神,等等。鲁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我们可敬、可爱、可学的鲁迅先生,他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参考文献:

[1]许寿裳. 鲁迅传[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23.

[2]钱理群. 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J]. 鲁迅研究月刊,2012(1).

[3]雁冰. 读《呐喊》[J]. 文学周报,1923(91).

[4][5][9]鲁迅. 鲁迅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1,58,341.

[6]鲁迅. 鲁迅全集(第4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6.

[7]郁达夫. 怀鲁迅[J]. 文学,1936,7(5).

[8]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 鲁迅先生纪念集(评论与记载)[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79:88.

(任翔:北京师范大学)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3年3月(上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张兰)

2023-04-0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