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月初二,也叫归宁日,按照我们家乡的传统,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父母在深圳和两个弟弟一起过年,几个伯父已在年前拜望过了,我这个出嫁的女儿,已没有了回娘家的理由。
女儿今年是婚后第一次回娘家过年,原定的初二要去看望奶奶和伯父的,结果因为在省城的姐姐要值班,姐妹商定,初五一起去看望奶奶,顺便和姐姐们聚个会。如此今年春节归宁日两个出嫁的女儿,都不必急吼吼赶着回娘家。好吧,继续享受四人世界。今年的春节是我记忆里为数不多的最清净年之一。
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从小一到过年,家里就人气很旺。过年的时候在外工作的伯父,叔父都会带着自己一大家子人来到家乡过年,在我的记忆中他们不是家人,而是远方来的贵宾。他们回来过年,家里的好吃的,好用的都是仅着他们,而我们这些长年陪伴在奶奶身边的人,却变成了十足的佣人,甚至外人。那样的过年让人很时厌恶,至今想起来令人情绪无法高涨起来。那时候一整个年,最深的记忆就是干不完的活,吃不完的剩饭,睡不好的觉。本就不富裕的家,常常因为平添两大家子远方来的贵宾而变得更加窘迫。家里的餐具不够用了,我们就得等着远方的贵宾吃完在吃饭,家里的床铺被褥不够用了,我们就得全家窝在柴房里挤在一个被窝里睡觉。那时候的过年,在重男轻女的北方大家庭,家里的男孩多了,女孩显得更加多余了,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了,过年成了干活,被歧视的代名词。尤其是正月初二,小姑在带着一大家子回来,我和妹妹这些本就遭人嫌弃的女孩子,常常剩饭都很难混到了。知道我们白天没吃饱,父母往往会在睡前偷偷带了馒头给我们几个吃,饿了一天的我们,干馒头也能吃的不亦乐乎,而妈妈却常常会坐在旁边掉眼泪,爸爸则会坐在跟前叹气。那时候妈妈最常说的话是,我绝不让我的两个女儿,嫁到你们家这样的家庭。
远香近臭,当年的奶奶是这样,如今妈妈也活成了她痛恨的样子。重男轻女,远香近臭的毛病全有。她看重两个弟弟,尤其对大弟这个类似于嫁给大弟媳妇一家的儿子更是看的重。妈妈之所以看重大弟一方面源于大弟的优秀,一方面也源于远香近臭的思想作怪。大弟是我们兄弟紫妹中最优秀的那个,考学他考的最好,如今事业也最好,收入也最高。可是大弟结婚后,几乎就无暇顾及父母的生活,除了每年过年的压岁钱,他几乎不会给父母钱,至于干活那就更是奢望了。而我们三个,隔三差五的都会给父母钱,买东西,甚至陪伴照顾。但在父母眼里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有大弟带给他的面子和荣耀。
昨天晚饭的时候,我搬出去年才买的铜暖锅,给家人做了一顿暖锅,吃饭的时候,我又和两个孩子唠叨起自己的暖锅情结。小的时候奶奶有个炭烧暖锅,而我从来就没坐在跟前吃过一口菜。天知道那时候的我有多么渴望能坐在暖锅跟前吃口菜,可是直至我嫁人,直至奶奶过世,我都没有如愿以偿过。从此买个暖锅,过年装个锅子成了我对过年所有的向往。自己成了家,有了能力后,我便急不可耐的买了暖锅给自己。在我心里过年的时候锅子装起来,才有年味。
孩子们听我无数次唠叨起这件事,知道童年的遗憾对我伤害很大,常常安慰我说,只要你想要,买多少个锅子我们都支持你。从炭火暖锅,到电暖锅。时代在变,我喜欢的暖锅也在变,如今的我早已实现了过年暖锅自由,可童年的阴影却常常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这也许就是大家说的有人用一生来疗愈原生家庭的伤。因为自己在大家庭中长大,我就很忌惮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尽管我喜欢亲人团聚的场面,但讨厌被人歧视的日子。记得我和女儿找对象时,妈妈对我们唯一的要求是,嫁个家里儿子少的,尤其是弟兄几个贫富有差异的人家,母亲是坚决反对的。
也许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被人歧视的遭遇,而这些遭遇中以家人的歧视伤害尤为严重。我们常常对来自陌生人的伤害更加容易释怀,而对于亲人的伤害却总是伴随我们一生。从我半生的人生经验来看,女孩子嫁人,最忌讳的就是嫁入一个贫富不均的大家庭,尤其不要嫁给那个守在父母跟前的人,这样的人独立性不强也就算了,保护不了你不说,尤其是你的付出还常常会被公婆自然而然的忽视。
很多事只有经历了才懂,但是懂了也就晚了。因此做一个清醒的人,很有必要。
以往过年不是和婆家人在一起,就是和娘家人在一起,很少自己过自己的年,今年突然就自己一家人一起过年,那种自在安适的幸福是藏都藏不住的。昨天下午一家人去看电影。电影院人满为患,有很多大孩子带着中老年父母来的,这要是在父母跟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稀松平常的事。
电影平平常常,但这件事却让我感到很是开心。女儿说看电影就看的是个热闹,是个情怀,是个感觉。要说电影演了什么,在家看不是看的更清楚吗?女儿的话,让我瞬间冒塞顿开。除了恋爱的时候,进过几次老式影院以外,我对看电影最深的影响来自于小时候和弟妹一起看的乡村露天电影,那时候看电影的人也很多,我和妹妹个子小,每次看电影都只能站在侧面看半个,或者在屏幕后面看倒影,即使那样每次看电影都会让我们欢欣鼓舞大半天。自从这几年新型电影院出现以后,我再也没进过影院,在我心里电影院是年轻人的专利,昨天去了一看,很多中老年人在孩子的陪同下看电影,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落伍。
年岁不大,但是对新事物的接收上到底不比年轻人了。这是昨天我在孩子跟前慨叹的一句话。
女儿说你老的不是年龄,而是心态。心态年轻了,多大年龄根本不重要。
很是赞同孩子的话,我们谁也挡不住衰老,但是我们可以保持年轻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