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4日,儿童节刚过去没几天,小学同学桃子回复了我一条微信留言——“我好像让小时候的自己失望了。”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入眠。
她这几年发展很好,成就很多,大学期间她入党成为党员,在学校担任司仪队和排球队队长、校国际合作教育中心会务助理,拿了国家奖学金,“见字如面”朗诵比赛荣获一等奖,校三好学生,公管专业国家级3项大赛奖项,发过1篇CSSCI中文顶刊,参与过香港金融领导力特训营,绩点从3.2赶超到3.8,大四时被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录取,21年9月已经远赴英国读研。
其实我和桃子的差距就是在大学产生的,初高中我们就读的中学层次相似,大学她在一本,我在二本,也是差不多的高考成绩。可是,我的现在却远远没有她那么惊艳。时乖运蹇是一方面,自己不如她努力和全能也是一方面。
桃子的大学生活十分惹眼,而我呢,大学又经历了些什么?至亲的离开,疗伤和治愈,重生和独立。没有入党,我只是群众,满怀一颗爱国之心想要去北京,所以拼了命地为考研做好一切准备。
我错过了参加文体社团的最好时机,不过我有空时临摹书法、听歌、跑步。我真的不喜欢做什么主任、助理,这是我的不足,虽然以后进入社会面对的将会是形形色色、奇形怪状的人。她喜欢朗诵,喜欢当主持人,她勇敢地去行动,我想去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却还在畏畏缩缩,我想当从事写作,却还在犹豫不决。本来,一上大学的目标就是拿下国家奖学金,因为自己贪玩、不坚持,绩点也没能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接受了自己是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人这一现实,从小到大我的成绩很少登上荣誉榜。专业方面,也并没有像桃子那样取得国家级的奖项,不过获得了一些小比赛的奖项。
曾有一度,我看见他们的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为何我如此普通?渐渐,我更加看清自己,我能力一般,智商一般,志向不大,也不爱内卷,我怎么可能成为多伟大的人,我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淡地生活着,这样也很好。
当我看见她留学经验介绍的推文,我有感而发:“还记得小学时说你最想当主持人,现在看你已经实现了,还不止于此,成绩斐然呀!爱你所爱,追逐本心,无问西东,愿你乘风破浪,英姿飒爽!”
她第二天晚上在玩TAPE提问小纸条,她猜出在TAPE中留言的是我,就主动找我聊天。小学老友很久没见了,于是在微信上多聊了几句。她谈到:“感觉好像让小时候的自己失望了,没有小时候的自己那么好”。
我万分惊讶,为什么她会有这种感觉,她已经获得了如此多的殊荣。“好像自己还是不够好。”我不知道她的焦虑是来自于攀比,还是得到以后的怅然若失,抑或是终日追求着名头的迷罔,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登高望远,毕竟她已经如此优秀,身边围聚的势必只会是更加卓越的人。
其实我也在和很多人攀比——学历、工作、证书、财富、家境、外貌。但是,攀比拥有什么是无意义的,每个人生来就独特,家庭起点不同,成长经历因人而异,天赋有高有低,时运有顺有逆,如何能够简单地比较?
我永远都无法和那些家庭富裕,大学985硕士常春藤,小时候就上国际学校和外教班,到处旅游眼界开阔的人相媲美。曾经狠狠羡慕过他们的我如今却早已经释怀,纵使没有那些又如何,根本不会影响我的健康、快乐和良知,我有我的宝贵的一切,我的雀斑和我的酒窝塑造了我恰好的脸庞。
不少人是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但是,身边有更多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同学,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奋斗。他们是我学习的典范,之前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没有用心去做,没有大胆地去尝试我热爱的文体活动,没有洒脱地说走就走去探索小地方,没有坚持去图书馆啃书的毅力。但是,我正在不断改变自己。
我究竟,有没有让小时候的自己失望?小时候的自己,会不会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思考这个问题久久难以入睡。
回答是,是的,我让她失望了。遭遇过生活的打击,目睹了成年人世界的冰冷和现实,自己的心开始蒙上灰尘,不再赤子。
她根本不会在意我现在成就如何,桃子获得的那些荣誉,她都不会在乎,她只会在乎——有没有讲良心?有没有热爱世界和生活?有没有用尽全力地去做好应该做的事?有没有勤劳?有没有不求回报的付出些什么?有没有坚持最初的本心?
或许,以后每天应该问自己3个问题:你有没有让小时候的自己失望?你想让那个小朋友失望吗?如果不想,你今天又应该如何做?
我没有多好,也没有多差,好在一切都还尚可改变,我也相信自己可以找回小时候的自己,如何去对待生活主动权都在于自己,在于早晨起来的第一秒。就算真的让少时的自己失望了,也是成长中难免遇到的问题,握紧当下,一定可以找回赤子之心。
希望你我,在2022年,都做一个内心充满童真和阳光的大人。
清穗(笔名)
自我介绍:一个想要钻进黑洞里的怪人,感受光与暗,热爱太阳和森林,永远追求自由。爱好广泛,只读感兴趣的书,琴棋书画诗酒花,博涉不精,最高理想是文体两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