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中) 《怎么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上)”中已经了解了帮助孩子摆脱苦恼的四个技巧:全神贯注地倾听;用简单的话语回应他们的感受;说出他们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其实,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在前面所描述的四个技巧当中,最难的恐怕是倾听孩子情绪的宣泄,并说出他们的感受。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演练,才能看到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叙述中确定他/她的真实感受。
说出孩子的内心感受非常重要。一旦孩子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便能开始着手帮助自己。
大家是否注意到,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了他/她的感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会很自然地说出这样的话:
“孩子,你好像很生气!”
“对你来说,一定很失望。”
“嗯,你好像有些犹豫要不要参加这个聚会。”
“听起来你有些讨厌这些作业。”
“那一定太让人感到泄气了。”
“好朋友搬走了是挺难过的。”
这些叙述方式对孩子是一种安慰,能帮助他们从情绪中走出来,面对问题。当你用一个词来说出他们的感受时,不必担心孩子听不懂。因为在特定的场景中更容易理解一个新词。
或许你会问:“在这些练习中,我已经能或多或少表达出我理解了孩子的感受,但是回到家里这样的谈话该怎么继续?接下来,我可以给孩子建议吗?”
尽管给孩子建议看上去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还是不要急于给出建议:
“妈妈,我累了。”“那就躺下歇会儿。”
“我饿了。”“那就吃点东西。”
“我不饿。”“那就别吃。”
不要希望凡事都能“立竿见影”。要接纳和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给出建议。
孩子的感受被搁置一边或者被否定时,会越来越生气。一开始他/她是为某件事生气,到后来变成了生父母的气?
父母越想让孩子停止抱怨,就越被这个无理取闹的孩子激怒。
感受被否定时,结局往往都会是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越来越走向敌对。
对于父母来说,当接受孩子的感受时,就会感觉冲突在你们的互动当中被化解了。会体验到真诚帮助的力量。
对于孩子来说,当他/她的感受被接受时,会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到更爱他/她的父母。当有人能理解你有多疼的时候,好像更容易忍受疼痛。
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