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都在读一本家庭教育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是一位上海犹太母亲沙拉。
沙拉在书中讲述了她带着三个孩子到以色列国家生活。邻居大婶看不惯她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客气的训斥她:“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母亲。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孩子们已经长大,怎么能像客人一样看着妈妈干活而不伸手帮帮妈妈呢?”
沙拉原来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就此开始了一场全新的跨国教育, 在她的独特教育中,总结为“特别狠心特别爱”。
1、爱孩子需要学习。爱是一种情感,爱孩子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能懂得爱孩子的真谛和技巧,去追求高质量的爱。
2、拿什么来爱你。犹太家长爱子启示录:“有偿生活机制不培养啃老族”,“延迟满足让孩子理解家长”,“参观爸爸妈妈的一天”,“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
3、寻找爱子秘籍。当爱孩子的愿望像啤酒沫一样网上蹿,而爱孩子的理念和技巧却还停留在愚昧落后的阶段,那就是世上最没有成效、最可怜的父母。
4、爱需要技巧和艺术。爱和教育是不冲突的,不矛盾的。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发展出色。比如:孩子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解决问题能力强、心理承受能力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适应环境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有安全感,不用父母过多操心,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发展上,也更懂得调适自己的心情。
我很庆幸在warmth读二年级的时候读到这本书,受益匪浅。书中很多教育方法非常实用,
今天学习有偿生活机制基础课之家务课。
以色列家长认为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家务能力。这样,把孩子放之四海,也不用担心他们的生活问题。
犹太教育学家总结出:缺乏家务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以下几种不良的行为表现:
动手能力弱,眼高手低
依赖性强,缺少自主性
不懂得劳动成果的不易,不理解父母的辛苦
没有同情心
在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有一个调查报道: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高20%左右。
沙拉在家里画了一张值日表,设立了“值班家长”,规定了“值班家长”的三项任务:
1、搞好家里卫生。拖地、洗碗等。
2、安排一日三餐吃什么。
3、安排家人的一天“外事”活动,可外出游玩,可走亲访友等。
设立了值班家长后,孩子们的变化非常明显,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很多。刚开始孩子们手忙脚乱,沙拉都要跟在屁股后面忙着收拾这里,收拾那里。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做家务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且也总结出很多方法。孩子们在日常劳动中体谅到母亲的辛苦,也在家务中总结出很多生活经验。
做家务并没有耽误两个儿子的学习,反而因为参与家务两个儿子对自己成为家的一份子有了浓浓的情感,家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份投入,自己成为了家的小主人。小女儿还小,但是也能跟在屁股后面打打下手,跑前跑后。
当我看到这里后,也积极引导warmth做家务。warmth有一份家务清单:
1、洗碗。
2、叠衣服。
3、洗菜切菜。
4、收拾玩具。
5、扫地。
在引导孩子做家务同时,也对孩子的劳动给予一些肯定。每做一次家务能得到一毛钱。warmth说为什么这么少?我说不少了,如果一天能坚持洗三次碗就有三毛钱,叠一次衣服一毛钱,洗菜切菜两次有两毛钱,收拾玩具有一毛钱。一天下来可以挣到7毛钱,10天就可以挣到7元钱。一个月下来能做到20天家务,收入是很可观的。
这笔钱可以当做孩子的零花钱。warmth于是拿出一本小本开始学习记账。warmth现在还小,还不能到外面打工挣钱,所以通过家务劳动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用零花钱。
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很多,不是因为有收入,而是在做家务中孩子能体会到很多乐趣。比如如何切丝瓜、剁肉饼、洗青菜、切青菜等,如何在切菜中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如果今天是孩子洗菜切菜,在吃饭时,warmth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说这是我洗的菜,我切的,嗯,香。
有时我忙得顾不过来,warmth会把菜都准备好,我回到家里就负责炒菜。这样速度快很多。
亲戚家的孩子,读四年级开始就可以自己炒菜,读五年级时候,妈妈下班回家有时直接就可以吃饭,因为孩子已经把菜炒好。而且还是个男孩子,爸爸妈妈一点都没有娇生惯养。
沙拉在书中强调一种现象“啃老族”,就是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参加工作,还要等着父母照顾孩子的日常三餐,等着父母包办代办孩子的一切。许多辛苦一辈子的妈妈都成了孩子的电饭煲、洗衣机、直升机、孩奴、清障机、提款机。
很多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高分低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孩子在社会上扎根难,不能全怪社会竞争环境残酷,想一想:自己这双推动摇篮的手有没有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与素质?有没有因为自己所谓伟大、奉献、越俎代庖的家庭教育而照成最后的结果。
今天就书中的有偿生活机制基础课之家务课,做一些探讨和学习,下次继续。感谢您的阅读,也希望您能谈谈如何引导孩子成为家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