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自身与现象:康德的先验观念论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现象”和“物自身”之间划下了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所谓“现象”(appearance),就是事物看起来的那个样子,在哲学上,和“现象”对应就是“实在”这个概念,也就是“事物本来所是的样子”,康德把它称为“物自身”(things in themselves),有人也翻译成“自在之物”。
举个例子,清晨起床打开窗户,我们听见鸟儿在歌唱,看到柳树在抽条,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在哲学家看来,这些被感官经验到的东西都是现象或者表象,是事物向我们呈现出来的那个样子,而不是实在本身,用康德的话说,它们不是“物自身”。
如果你依旧不清楚这个区分,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在20-20000赫兹的声音,更高或者更低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了,这意味着,人类听觉所能捕捉到的声音,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进一步的,即使是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内的声音,在人类的耳朵里和在狗的耳朵里,也会听到完全不同的“显象”。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跟其他生物相比,人类的认知能力有其特殊性,就像狗的耳朵听到的声音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金鱼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所以霍金才会说,我们无法判断人的实在图像比金鱼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