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五模块共读心得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五模块围绕“教学模式”进行阐述,笔者从以下三点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教学模式应用比教案更灵活

      教学模式是规范的教学技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特定的知识,涵盖了多样的步骤,可以协助学生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其中“三层式学习活动架构”来构思教学活动,不论是“细节化教学模式”还是“结构式教学模式”,都可以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增添、删除、叠加、重组,引导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回到最基本的要素,也就是教学活动中参与的人员、使用的材料和实施的方式,让教学实施不再僵化,学生更加灵活。比如,我的综合实践课堂迁移过“细节化教学模式”,拿《有趣的钟表世界》来说,引导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创意钟表,学生分组创作,教师将各组学生作品拍摄上传白板,全班讨论修改,之后对作品进行投票互评,最后归纳总结。(模式图略) 虽然模式的目的和教案一致,都在表示一个完整教学流程与涵盖所有要素,但模式更重视结构化设计与图像式表达,教师更专注在个人教学的本质来发展课堂活动,为课堂教学的进化打开了一扇窗。

      二、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成功之道

      “结合科技应用的教学模式”,必是信息技术助力,教师通过技术“实时获取全面性的课堂活动数据”,了解全班学生的学情,以此做出合适的教学决策,推动学习的深入。同时,好的结合科技应用的教学模式“须完整、能连结、可复制”。它被设计成能达成一项教学目标;可以让教师方便地将两个不同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完成一项更大范围的教学任务;其他教师拿到这个教学模式就能不经修改直接套用到他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诚实面对自己的开放胸襟,亲力亲为,帮助学生思考与厘清概念取得真正、可持久的学习效果。

        三、努力构建学校本位教学模式

        学校推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必须考虑三个要素“人”“事”“物”,难点就是“事”,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效能,不论是上杭一中《以533模式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还是屏东中学《“智慧教室”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336教学模式)》,都让学校收获学校本位教学模式带来的甜美果实,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并提升学习成就。这种校本教学模式让每一个人都能专注课堂教学及其科技应用方式,让教师们少走弯路,免去摸索与尝试错误的时间。他山之石,可以攻己。我们学校目前正在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不如借镜,打造给予信息技术的教师有效率、学生有效益和课堂有效果的高效课堂,努力打在一所现代化智慧校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