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之之第一次做常委会分组会记录,组长人很好,一直在教她,让她提前熟悉材料,熟悉电脑操作,在她记漏的时候提醒她。这是个很合格、很负责任的组长。
之之记的时候,竖起耳朵听委员说话,有时候有点慌,有的委员说话声音小,有点口音,有时候听不清委员在说什么,有时候在记的时候,委员之间互相讨论,又会疏忽了委员在说什么,这些大概是之之做会议记录遇到的主要困难。
加之之一起,一共有3个人在记录,好在其他两位都是老手,有经验,轮到之之记的时候会提醒她。很幸运,上午轮到她的时候委员几乎没有什么意见,她只出了一份记录。
上午结束,在看了组员记的之后,之之大概明白要怎么记了,对一些委员说的背景、解释、故事类的语言,可以不记录或少记,用几句话概括一下,重点是将委员说的话浓缩成建议,列明123点。
因此,之之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听委员在表达什么意思,不能依靠语音转换,只靠语音转换的话,理解不了委员到底想表达什么,看不到整体和全貌。关键还是听明白委员在说什么。
还有一件事,就是大主任点到了两名基层的同志,有一个是固镇县的,随机问了一下当地的人口和面积,当然被点到的同志很顺利地答出来了。这也让之之感觉,凡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对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情要熟练掌握。
今天是之之做常委会记录的第一天,锻炼了能力,认识了一些其他工委的同事,学了一些东西,很有收获。
3.28日更新
今天上午继续做了分组会记录,通过组长的指导,对如何做记录又有了一点新的感受,就是虽然不能完全依靠语音转录,但也不能完全抛开它。
委员在发言的时候,说话一般是比较口语化的,而做会议记录并不是不允许带口语化的语言。在紧张短暂的记录时间中,要想一下子概括总结委员的意见,形成正式的文本,不太现实。
实际上,有时候你把发言记录的文本送给委员去签字,委员自己也会用口语化的语言,在上面添上他想说的内容。
因此,在短暂的记录时间里,较为可行的是,在机器翻译的语言基础上加以修改,可以保留一些口语化的表述,但语言要做到通顺,能够表达委员的意思。
2025.3.27更新
今天是2025年第一次做分组会记录。组长安排第一天去做全体会记录,工作人员坐在最后两排。全体会记录要记录开会时间、地点,主持人,主席台就座的人员,参会人员,列席人员,会议议程等。出席、列席人员可以找现场的会务处人员看下主持词。记录一般用手写,要多带一些空白的A4纸,防止纸张不够用。记录主要是用来存档,记录完之后交给会务处人员存档。
因为是第一次记,没有经验,带的空白A4纸不够,之前打印出来的记录模板,留的空白不够,格式不好,所以后来现场又重新抄了一遍,勉强用一张A4纸,差点不够用。
全体会结束之后,继续做分组会记录。
这次做分组会记录,又有新感受。最大感受就是,作为记录人员,最主要的是要听清楚、听明白发言人在讲什么内容,表达的意思,提出的修改意见,不要因为一时不知道是谁在发言就慌张,也不要在发言人说话的时候,去找这个人是谁。
要做的是,优先听发言人在讲什么,一边听一边用笔在文本上记录大概意思。发言人是谁,可以在了解发言人大意之后,再去问同事。
还有一点,就是记录的时候要排除外界干扰,仔细听发言人说话,这个时候别人跟你讲话,不能去理会,不要被分散注意力,最重要的是专注于听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