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例
女儿:“妈妈,你看,我画的小马宝莉。”
我:“嗯,真棒。妈妈正在忙,你先自己玩会儿吧。”
女儿:“妈妈,你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忙忙忙。你不管我了吗?”
我:“管啊,你不是在这儿吗?”
女儿:“我需要你陪我玩。”说完,女儿气呼呼地进了房间。
我突然意识到,是啊,一天24小时,我都在忙工作,似乎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想想这些年,我好像也没忙出个啥,女儿转眼都已经7岁了,而我和她相关的记忆,简直屈指可数。
我停下工作,敲门去找她,紧紧抱着她的时候,她居然伤心地哭了。我想,这些年她一定积累了满肚子的委屈。
我:“宝贝,对不起,这些年妈妈一心忙着工作,忽视了你。谢谢你,把心里话告诉妈妈,妈妈突然醒悟了。其实,跟工作相比,你对妈妈来说才是最最重要的,妈妈爱你。妈妈错了,妈妈改。”
女儿:“妈妈,你决定陪我玩了吗?你不做工作了吗?完不成工作,领导批评,怎么办?”她抽泣着,心里却为我担心。
我:“妈妈的工作永远做不完,但妈妈的女儿也在一天天长大呀。我决得,一定是我的时间管理出了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的。来,告诉妈妈,你希望妈妈如何陪伴你呢?”
女儿:“妈妈每天下班回来,抽点时间陪陪我。周末拿出一天的时间全家一起出去玩。”
我:“嗯,那妈妈就每天至少陪你玩30分钟,每天晚上9:00-9:30。这时候,你的作业差不多写完了,就剩洗澡和睡觉了。妈妈将这段时间专门留给你,你想干啥就干啥,都由你安排。周六日妈妈会抽出一天时间,让咱们一家人一起度过。”
女儿:“嗯,我要写下来。”
我:“行,写下来随时提醒妈妈。妈妈需要你的提醒和帮助。”
女儿:“好的。”
朱教练思路讲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没完没了的忙碌: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怎么也看不完的书,孩子哭闹发脾气,家里乱七八糟,脏衣服堆成小山,地板脏了,要加班了,要辅导孩子作业了……这些事情占满了我们的时间,孩子的游戏、陪伴需求,迟迟满足不了。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我们无法跟孩子进行情感联系,陷入一个看似无法打破的循环。父母要像案例中的“我”一样,及时察觉和反思:工作永远做不完,孩子转眼就长大,要跟孩子约定专属的特殊时光。
摘自朱艳丽老师家庭教育书籍《24小时高效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