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适当】
教师在提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避免问题太大、太偏以至于为难学生。
*反思自己,自己在创设问题的时候总会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置的问题比较适宜。
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像一根链条上的一环,要具有自身的教学价值和学习价值,其中任何一环出了“故障”都不行。为避免课堂上出“故障”,教师的课堂设计要力求做到“四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杂糅的东西条理化,枯燥的东西趣味化,新知和旧知衔接化。做到这些,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带领下,从不会走向学会,从不懂走向懂得。
*韩老师的四化,精辟!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够做到这几点,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减少很多迷惑,幸福的成长。
【教师表情】
第一句话:教师,请让你的表情舒展、灵动起来。
亲爱的老师,当你站在讲台上时,请让自己的心随和起来,让自己的表情舒展、灵动起来,让我们以最有灵性的表情和孩子的生命相遇,以我们的人格魅力吸引一个个孩童;如果这样,那不仅是孩子的幸事,也是我们自身生命的精彩。
表情舒展?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我希望若干年以后,孩子们想到我是微笑的样子,是慈爱的样子,是温暖的感觉。
【文本解读能力】
第二句话是: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语文教师需要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只有自己有了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才能用声音把沉睡的文字唤醒,让沉睡的文字散发出或柔和或耀眼的光辉,从而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爱上一个词,感受一丝美好。这样,这篇文章才算是真正润泽了一个人的生命。
于漪老师说:“文章的个性如果不能洞悉,教课时千课一面就不足为怪了。”而要洞悉文章的个性,语文教师就必须首先读懂、吃透教材文本,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解读。钱梦龙老师曾说:“我备课时,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更难理解,自己看了几遍才看出写得很好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来。”
*理解文本的能力是在反复的阅读,丰富的阅历的基础上提升的。
尝试使用孙绍振教授的“词语还原法”,或者使用“更换词语比较法”,带领学生在还原中、比较中感受品析,是否能让学生更好地触摸那些词语的温度。
*“词语还原法”“更换词语比较法”,传统而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