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记
读鲁迅:认识其独特的价值
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是非常深刻的,他认为中国文化最大的病是对人的压抑,对个性,对生命的压抑,对创造力的压抑,所以要猛烈攻打冲破传统的束缚。
鲁迅对中国人的批判非常犀利,他写小说杂文都不忘揭露和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在国民性批判中批判最多的是奴性。“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暂时作为了奴隶的时代”。
读鲁迅《朝花夕拾》“思乡的蛊惑”《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运用杂文讽刺手法。
《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第一,大气。第二,幽默。第三简单味。第四,“思乡的蛊惑”
读鲁迅《伤逝》:在意那些被忽略的缝隙。“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该小说发表于1925年,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小说,情节简单。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记”的形式。
读郭沫若《女神》: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感悟】
想一口气快点读完,把这几篇名家名作导读先大致了解一下,然后找来文章再来拜读。看来有点急躁了些,但事倍功半。还需把文章找出来细读慢品。
大家的手笔,对鲁迅的理解和感悟更加的全面。在他的文章里,散文《朝花夕拾》里面可以读到有趣的人和事,借此可以了解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在他的小说和杂文里。他是那样的,敢于批判,富有战斗。细读他的文章,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消除对于经典的隔膜。
读小说要知人论世,读诗歌更要“设身处地”,反观历史现场,理性思考第一印象。对诗歌整体有分析,走进那个时代,了解诗歌的时代意义。
等读完这些佳作,再读一遍这几篇教授的导读,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