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撕开袋口,一排齐齐整整的小小长方块出现在我的面前,小巧,玲珑。
伸手进去,从最右边的小方块上掰下一角。我不敢用太大的劲儿,担心会将这小方块捏得稀碎。可我也没法不用一点力气,因为指尖传来很紧密瓷实的质感——一种我十分熟悉的质感——看来东西不错,就是这种感觉!
小心翼翼地将捏着小方块一角的右手从袋中退出,我看清手中的东西是淡淡的绿色,隐约间还带着些微的乳黄——记忆中的那抹绿色好像比这要稍微深一点,但大体也是不错的。
我抬头,仰脖,将手中的淡绿色递进口中,一种干燥而致密的感觉瞬间抵达我的舌尖——不错了,小时候吃这种东西时也是这样的感觉。
淡绿色被一点一点慢慢地融化,一种甜而不腻的味道带着一股浓郁而清爽的豆香,逐渐溢满我的整个口腔。
此时,那干燥而致密的触感尚未完全褪去,混在这足以让味蕾欢快起来的香甜中,完美重现了我童年时品尝这美味食物的感官享受。
那一刻的我,恍若又回到了童年。
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姑娘,站着时大约刚到爸爸胸前的高度。那天,爸爸坐在炕边的椅子上,我站在爸爸的旁边,身体倚在炕沿上。我面前的炕毡上,放着一个长方形的纸盒。爸爸把盒盖拿开,露出里面两排整齐排列的糕点。那糕点是浅绿色的,能隐约看到构成它的颗颗微粒,尽管那微粒像针尖一样细小,但总归不是白面馒头那样的平滑光洁,全然看不出麦粉颗粒的样子。
爸爸拿起一块糕点,将其放入纸盒旁边早已准备好的一玻璃杯凉白开中。
我看着糕点中开始腾出一串串圆圆的小气泡,咕嘟咕嘟地冒出来,飞起,最终消失在凉白开的水面。渐渐地,糕点周围的白水开始变成淡淡的绿色,那糕点的周围也不再那么齐整,开始有了毛边,看上去也越来越松散的样子,像极了在水中浸泡了许久的一面老土墙。
直到糕点在水中几乎全部化开,只在玻璃杯的底部还有零星的几个小块,清澈的白水也变成了接近糕点原色的浅绿色,爸爸拿起玻璃杯,递给我,“喝吧,夏天喝这种东西能解暑。”
我接过水杯,喝下一口,甜的,但不像蜂蜜那么浓;香的,但不是油脂的那种香,而是接近花朵一样的芳香。
我抿抿嘴巴,“好喝!”
“爸爸,这糕点叫什么名字啊?”我好奇地问。
爸爸温和带笑地告诉我,“这叫绿豆糕,是用绿豆做成的。”
“可不可以直接吃呢?”我问。
“一般不直接吃,直接吃的话可能会有点噎人。”
可是我想试一试。我想试一试没有被凉白开稀释的味道,是不是更甜美。
我真的试了。
那是一种干燥、致密和香甜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比融化在开水里的味道要更浓郁,触感要更强烈,享受也要更充沛。
那一刻,我爱上了这种触感,也爱上了这种味道。
也正是从那天起,我知道了绿豆原来具有解暑的功效,而用绿豆做成的糕点,就是香甜美味的绿豆糕。
长大后,我定居江南,也尝到了这边的绿豆糕。一样的长方小块,只是过了油,糖也加得比较多,颜色也更深一些,有的还带着油润润的光泽。看上去全不似小时候吃过的绿豆糕那种干爽,吃起来也不像小时候吃过的绿豆糕那样淡淡的甜与纯粹的芳香。
想来,童年吃过的东西就像我们的初恋,永远都是那般的纯洁而美好。
而今,很偶然地想起这童年的美味,又从遥远的东北网购而来。品尝到它的那一刻,我是惊喜的,惊喜于它这么多年不变的口感与味道;我也是愉悦的,这口感与味道,从未辜负过我的喜爱与期待。